煤炭经济发展中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分析于桂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煤炭经济发展中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分析于桂丽

于桂丽

神东煤炭集团教育培训中心陕西神木719315

摘要:煤炭能源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来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改变的。然而,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存在“多、小、散、乱、差”的局面,随之带来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和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炭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煤炭经济发展中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

关键词:煤炭经济;煤炭资源;资源整合;经济发展;煤炭资源整合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煤炭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地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按照煤炭工业生产集约、经营专业、管理科学、安全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般都倾向于引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发挥集团管理、技术、装备、队伍、销售等优势,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配置优化矿井布局、提升资源整体开发水平。在国有大型企业整合小煤矿的过程中,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是整个整合工作的核心问题。整合过程中,企业的法律、财会、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必须全程参与,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提供最佳整合方案,做好资源整合的法律结构设计、尽职调查、价格及支付方式的确定等安排,最终形成资源整合法律意见书和一套完整的资源整合合同和相关协议。对大企业而言,一项完整的整合项目包括前期的尽职调查、中期的合作谈判、后期目标公司的控制三个方面,工作重点主要是风险防范和政策法规的把握和运用。

1煤炭经济发展中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

1.1符合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国家资源型产业政策的要求

资源型行业,特别是非再生资源行业,属少数性行业。少数性行业有一个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大问题,就是要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首先,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将大大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从而显现规模经济效益。随着地理位置、经营范围的扩大,企业主体减少,就可以变外部交易为内部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煤炭市场价格的稳定、良性发展。其次,煤炭资源整合从节约资源角度讲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的集约化。煤炭产业的基础是技术进步,整合以后,可以用大资本、大投入、大改造,来提高煤炭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程度,从而走出一条以技术创新提高煤炭产业附加值的道路。第三,煤炭资源整合从根本上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和落后的生产力,有效减少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推动煤炭企业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减少外部竞争,提高煤炭行业的集中度,是煤炭产业自身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第四,煤炭资源整合,使集约化开发经营成为可能,以国家产业政策来为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内外部环境,以政府的产业政策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符合煤炭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能够大大节约非再生资源,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配置效益。

1.2煤炭资源整合能够有效解决煤炭企业安全问题

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关闭不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随意破坏和浪费煤炭资源,并进行非法经营的煤炭企业,对于这一类煤炭企业需要进行严格监督、管理,避免非法经营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整合煤炭资源时,年产量处于三万吨范围内的矿井不应该纳入整合范围之内,不同地区的煤炭资源整合标准也大不一样。在煤炭资源含量最丰富的山西、陕西以及内蒙古地区,每年矿井生产的煤炭资源必须达到30万吨。在次一等的青海、东北等地区,每年矿井生产的煤炭资源必须达到15万吨。在含量最低的西南以及中南地区,每年开采和生产的煤炭需要达到9万吨,分为不同个等级进行整合、管理。各个地区整合煤炭资源需要由政府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安全监管,从而提升煤炭资源生产和开采的安全水平。

1.3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整合是煤销企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资源是企业的生命线,面对收费政策即将到期,集团资源掌控能力薄弱,没有足够的可控销售资源,从摆脱现实危机及集团长远发展需要看,深刻转型和艰难变革是山西煤销集团求生存、谋发展的惟一出路。以山西省为例,截至2010年底,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淘汰落后产能近3亿t,形成了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亿吨级煤炭企业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等产能也在5000万t以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能占到全省的60%,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各市保留矿井数量分别为:太原市50座,大同市71座,阳泉市50座,长治市95座,晋城市118座,朔州市65座,忻州市63座,晋中市110座,吕梁市100座,临汾市127座,运城市18座。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保留矿井133座。煤炭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态势。以山西潞安环能股份公司为例,其分别参与了忻州及蒲县地区的煤炭资源整合,以构建“大基地、大集团”为战略方向,坚持“以大并小,以优并劣”的基本原则,从而改变多年存在的“多、小、散、乱、差”的传统格局。其中整合的忻州地区煤炭资源产能可达1260万t/a,蒲县地区煤炭资源产能可达705万t/a。2010年煤炭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突破3000万t大关,达到3322万t,同比增加325万t,增幅10.84%,使得企业生产规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带来了煤矿生产效益的提高和安全水平的持续平稳。

1.4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大面积、高强度的无序开采,导致不少采煤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表沉陷、水资源破坏,进而引发生态退化乃至生态系统失衡。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看,资源整合是构筑煤炭开发环境管理“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的有力支撑,也是治理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再造蓝天碧水的有力保障。煤炭资源整合使煤炭企业的数量少了,规模大了。在产煤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方面,与中小煤矿相比,规模企业在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及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另外,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上,规模企业较中小煤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整合后的大煤炭集团拥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来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基本实现共生资源及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从源头上控制、减轻了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必将带来煤炭行业技术、装备、管理、环保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

2煤炭企业资源整合中的主要问题

2.1整合动机不明确

某些企业在发展战略中没有明确资源整合的战略和目标,只因受相关企业扩张行为的影响,就盲目出击,圈占资源,跟风投资,致使所得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差异较大,影响企业发展。

2.2政策制定脱离实际,带来不少负面效应

首先,煤炭资源整合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各地的煤炭资源赋存状况与开采条件,整合方式一刀切。例如在宁武县,由于煤层浅、倾角大、露头煤广泛分布,一方面,中小煤矿多,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花费巨资购买来的综采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煤炭企业的极大浪费,资源回收率也没有提高;另一方面,该县的多数矿井虽经整合也很难达到年产30万t的标准,大规模关闭小矿后,地下的零星、边角煤炭资源无法利用,导致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在一些煤层较浅的地区,一些农民冒着危险私挖乱采。其次,地方政府过于依赖行政手段,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资源整合计划,在制定方案时缺少调查研究,人为地将几个虽然相邻、但从技术上根本整合不到一块的小煤矿归到一起,出现了一些煤矿“拉郎配、假整合、各干各”的现象,导致整合的煤矿与被整合煤矿都没有积极性,矿主的抵触情绪大,资源整合与提升改造的目标均难以实现。

2.3补偿问题难以解决

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煤老板,其主要是补偿款的问题;除了煤老板之外,作为兼并主体的大型企业或矿务局也并没有很积极的态度进行整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是其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有些小煤矿兼并过来可能得不偿失。这些问题不得不使人们认真考虑整合方案的具体实施以及整合后煤矿的经营发展问题,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改变煤矿的技术面貌和社会形象。煤矿作业将从密集、繁重的体力劳动转变为高度机械化、综合自动化的高技术专业岗位,矿井安全条件显著地改善。由此工人的结构、素质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煤矿工作将成为有竞争性的岗位。这是山西省煤炭企改所追求的目标,政府对此严格划定兼并对象,有些被兼并的小煤矿并不适合大规模连片开采或综采,从生产经营成本来看得不偿失,或者其并不适合被规定的企业兼并。整合后那些煤矿该如何经营开采,继续低效率的开采还是放弃开采?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讲,是不会放弃开采的,但若继续低效率化开采,整合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2.4后续管理乏力

新老企业文化在整合初期存在冲突,短期内融合难度较大,影响了企业快速发展。企业不能准确掌握国家或地方政府对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和规定,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没有明晰的工作流程,致使工作进展缓慢,整合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地方政府为帮助那些资源匮乏、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走出困境,采用了“拉郎配”的行为;有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对外地企业的进入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或障碍;有的地方政府设置了严格的考核指标,束缚了企业的整合行为。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跨地区兼并重组困难重重,形不成全国一盘棋,从而使兼并重组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有效配置资源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这些情况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3促进煤炭经济发展,实现资源整合的有效措施

3.1做好煤炭资源整合前期的准备工作

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整合主体应紧紧围绕此目的。首先,对被整合主体进行全面的,即被整合企业内部、外部的法律尽职调查。其次,聘请具有资深的中介机构,一方面做好被整合企业资产(净资产)审计和评估的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审计和评估结果合理筹划整合最优方式。如:采用股权收购方式还是资产收购方式。在上述基础上综合企业的社会环境、地方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经营风险等进行全面的科学论证并形成可行性报告,并上报整合企业的董事会审议后,报股东大会批准执行。这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构建全新的煤炭企业重组模式

在煤炭企业上下游重组过程中,主要有这样两种方式:第一,采用互相入股、实现一体化经营,也就是由大型煤炭企业之间互相入股,共同构建一体化煤炭经营体系,实现对煤炭资源有效整合。第二,采用收购股权的方式,提高中下游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大型企业来收购中小型煤炭企业,使煤炭中下游煤炭产业链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刺激中小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引入全新的管理方式,加快整合煤炭资源。

3.3明确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具体运作方式的“规划化”

由于我国的煤炭集团大多是国有矿,整合对象一般是中小型私有矿或集体矿,加之当前多数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特征,多数资源地对外来企业本能上是排斥的,致使煤炭资源整合的运作方式更为复杂。今后要进一步规划煤炭资源整合的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整合重组具体运作,这是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3.4对政府部门的建议举措

政府应更加关注整合矿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村民就业等问题。之前小煤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就业问题,整合的完成,这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发展,政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村民进行人才转型的培训以适应整体的产业转型,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充分考量各方利益,从实际出发减少投资者损失。鉴于现在煤炭行业的整合已经宣告收官,对投资者的补偿估价也已基本成型,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对各方利益补偿的尽快到位,尽可能降低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和不满情绪。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流向资本缺乏的领域。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解决了之前存在的规模小、产业效能低的问题,为的是更好的实现产业转型,从单纯的能源产业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因此,省市应当积极的吸引这部分资本投入到煤化工的建设中来,例如焦化、电力、冶金、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这一路线可以使这部分民间资本拥有着继续在煤炭行业浸淫,分享资源红利,又可以避免民间资本外流,被外省"招商"而去。

3.5科学的整合方式

(1)并购并购是企业的兼并、合并和收购的总称。兼并,是指一家企业吸收另外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被吸收企业的法人地位消失,吸收的企业则存续。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结合后全部不存在,而在原来企业资产的基础上创立一家新企业。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某种方式主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资产的行为。(2)托管在中国煤炭行业,随着大基地、大集团政策的推进,一些政府主管部门把那些规模小、效益差的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付给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被托管企业通常要纳入托管企业的统计范畴,对外体现为其资源或规模的放大。(3)划转通常是指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利用掌握控制资产所有权的权利,将下属企业的资产划拨给另外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行为。对政府部门来讲,体现的是产权的重新组合和分配。对接受资产的国企来讲,是控制资源的增加。除了上述方式以外的资源整合行为还可以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交叉参股等方式取得对资源的掌控,等等。

3.6促进整合后企业文化的融合

将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是因为在整合实践中,整合方往往对被整合企业的资源、资产、财务、销售、生产等方面的整合非常关心,但是对怎样将双方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却考虑较少。作为整合方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作为被整合方的小煤矿,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一个企业的文化,包罗在集体价值体系、信仰、行为规范、理想、经营理念、待人处事方法、习惯风气和员工情绪以及宗教礼仪之中,它们是激励人们保证安全生产和产生效益和效果的源泉。事实上,整合完成后两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是整合面临的较大困难,整合中安全文化的不兼容甚至是导致整合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在煤炭资源整合实践中,整合企业更加倾向于使用物质激励、高职位激励等整合手段,却忽略了文化整合的作用,整合手段尚显单一,而且事倍功半。整合方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为被整合企业的人员提供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其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使得整合完成后被整合企业能够健康、高效的发展下去。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炭经济发展中整合煤炭资源,能够有效解决煤炭企业安全问题、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因此,必须构建全新的煤炭企业重组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的功能优势,促进煤炭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梅,韩丽丽,宋华岭,等.煤炭资源整合主客体三方协调博弈关系分析[J].中国矿业,2016,25(4):35-39.

[2]张雪梅,陈浩.按煤炭资源整合的环境绩效评价——以山西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5(5):105-107.

[3]祁怀平.煤矿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配置——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源煤矿资源整合项目为例[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2):00039-00039.

[4]丁日佳,罗昊宇.煤炭资源整合背景下我国煤炭物流企业的组织创新[J].经济问题,2015(7):77-80.

[5]原俊恩.煤炭资源整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J].山西煤炭,2009(3).

[6]刘世伟.河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