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小玲

河南邓州市城区五初中刘小玲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对人生的重要,而情感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形神兼备,蕴藏着大量情感因素的好文章,这就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采用“情感感化法”开展情感教育

俗话说:触景生情。景即是情,情和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

1.创设情境,以创育情。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听歌曲《母亲》,让学生先建立一位辛苦、勤劳的母亲形象。然后再来认识课文中的母亲,从而生发出对旧社会中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同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感悟意境,以境育情。

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我们应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特定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现今语文教材所选之文大多有着优美的艺术境界,教师要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如在《绿》一诗中,教师引领学生一起体味诗中绿的丰富的意境,感悟诗人要讴歌的是心中绿色的希望。在《岳阳楼记》中,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意境,体悟古仁人之心。

3、发掘义理,以理育情。

古人云:“夫情必依乎理,情得然后理真。”理是情的基础,情是理的表现。为了培养学生对某事物的感情,就应当让他们了解有关的知识,懂得有关的道理。道理掌握的越深刻,情感将会越深厚。比如《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不少学生很难把握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领略蕴含的情感。再结合写作背景,通过分析紫藤萝在十多年前的遭遇与眼前的一树藤萝,让学生认识到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最终实现以理育情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推动情感教育

心理学认为,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

1.巧设问题,激发情感。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激发学生感情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例如:笔者在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笔者问:菲利普夫妇为何不认于勒?学生回答说于勒穷。笔者追问:为什么穷就不认?“因为穷,就会拖累菲利普夫妇”;还有学生说,怕女婿知道,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刻,文章的主题也就慢慢清晰了,情感也就分明。

2.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考精力盛,也爱听自己有兴趣的故事,语文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紧靠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亲切自然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融入语文课堂。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说的美女蛇的故事,之后,再谈谈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充分感悟,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进入作品的兴趣。.、激情朗读,抒发情感文学的语言是优美的,情感是丰厚而感人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美的东西表现出来,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活生生的形象,领略文中壮阔美丽的风光,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收到“闻声现义”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声情并茂,让浓郁饱满的激情进入学生心中。如在教《观潮》一课时,配上一段时而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会让文中的景物更完美地浮现出来。学生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从而领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情感教育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应该乐于与学生交流。我国古代有句教育格言:“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可以不教之人”,作为教师应该牢记这句话。必须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相互信赖的“心桥”,教师的真情实意才能不断激起他们感情的“回流”,直到产生“交流”与“合流”。

总之,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进行认知与能力训练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好突破口,点燃他们情感的火焰,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使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忧作者之所忧,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教材的感染熏陶,最后达到树立美好理想、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