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

冼丽莹刘芸叶丽萍卫绮燕

冼丽莹刘芸叶丽萍卫绮燕(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段和ST段低压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段和ST段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RP段以及ST段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段和ST段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段和ST段也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段和ST段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段和ST段压低是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关键词】房性早搏心电图PR段压低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使用心电图检查时可把其检查出来,心电图室把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的一种表现;房性期前收缩又称为房性早搏它是起源于心房异位提前的心脏搏动,而PR段压低则是最可诱发房性早搏的一种病症,本文就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做出了相关的探讨与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时,均给予检查排除偶然性,排除呼吸周期的影响同时必须拥有3个以上的房性早搏,房性早搏呈单纯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的心电图均排除在外,并且患者主导节律为窦性心律,心电图基线平稳,无出现伪差;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段和ST段低压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段和ST段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RP段以及ST段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

1.2方法给所有患者使用美国进口的走纸速度为25mm/s/,定标电压为10mm/mV的心电图设备进行12导联并同步记录常规心电图;然后把计算机自动分析出的心电图结果,有关波段的数据取3个心电波的平均值或3个心动周期给有经验的主任医师进行核对;测量PR段压低的最低点,ST段压低的最低点(对原有ST段压低或抬高的可减去原有ST段压低的幅度或加上抬高的幅度为最终结果);对P波的电压和时限、QT间期、PR间期的测量和QTe间期的计算,联律间期的测量进行计算;把PP或RR间期较前平均PP或RR间期增减25%为心动周期不稳定[1]。

1.3观察指标观察组观察PR段和ST段压低的情况,并对两组的房性早搏的提前指数、联律间期、房性早搏的P′波电压和时限,观察P′形态的压低情况以及房性早搏发生的频率和伴随的症状。

1.4统计学方法把检测出的数据采取SPSS13.0软件处理,期间的数据采取t检验,计量单位以X±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段和ST段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段和ST段也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段和ST段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

3讨论

心电图显示前PR段和ST段压低诱发房性早搏的现象并不少见,一般多为年龄大,血压高或含有肺脑病变的患者多见;在心电图现象反复的发生无周期规律,基线平稳来看,PR段和ST段压低与房性早搏的发生联系紧密;在使用动态心电图显示时,房性早搏的阵发性与AF有关,房性早搏诱发AF时而联律间期缩短,而提前指数也变小;这是由于心房肌病变导致;而长期的PR段和ST段压低容易导致心房的复极时间变长,复极离散度增大,进而促使心房易损期增宽,易损性增强使房性早搏更容易诱发AF[2]。

综上所述,PR段和ST段压低是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王风秀,贾邢倩,马伟.房性期前收缩在诱发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5):349.

[2]罗素群,陈蒙华,温秋瑜等.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6):49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