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体会

/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体会

黄新军

黄新军(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湖北襄阳441021)

【中图分类号】R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242-02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SG)又称颈胸交感神经节,由颈下交感神经节和第一胸交感节融合而成的哑铃状神经节,位于第七颈椎横突与第一肋骨颈部之间,常在第七颈椎的前外侧面,相当于喉头环节软骨的平面,其分支灰色交通支、心脏下神经支以及引向头部及上肢血管去的交感神经。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技术[1]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SG周围而阻滞支配头而颈部、上肢、肩胛、气管、肺、心脏、前胸与后背的神经的方法。是疼痛科常用的操作。SGB已成为一种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的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院开展SGB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SGB对全身的影响[2]

1、SGB对交感一肾上腺系统的影响

星状神经节具有交感神经的功能。当行SGB后,交感肾上腺系统受到抑制。临床上可治疗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和颈椎病等。

2、SGB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SGB可支配心脏的活动和冠状动脉的舒缩功能。

3、SGB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报道SGB后机体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4、SGB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SGB可明显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速度。临床上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等疾病。

5、SGB对激素的影响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下丘脑垂体的促性腺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等。

二、操作方法:

SGB有多种入路,临床上主要有前入路法、侧入法及后入路法等。常用前入路法。一般做单侧阻滞。

1、前入路法:

(1)气管旁路法: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于患侧胸锁关节上2.5cm、中线旁开1.5cm处,相当于第7颈椎横突前结节。以此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用左手食、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颈动静脉鞘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右手持5号3.5cm针头垂直刺入,触及骨质即退针2mm,将针体固定,反复回抽无血液、脑脊液或气体时缓慢注药。早期应用此法较多,但因第7颈椎横突不易触及,且靠近胸膜顶,气胸发生概率较大,易损伤椎动脉,目前已较少使用。

(2)改良气管旁路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一薄枕,于患侧胸锁关节两横(食、中)指处,约平第一环状软骨处(相当于第6颈椎横突水平)将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颈动静脉鞘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右手持5号3.5cm针头垂直刺入,触及骨质即退针2mm,将针体固定,反复回抽无血液、脑脊液或气体时缓慢注药。注药后压迫穿刺部位,取坐位2分钟。以利于药物向下浸润阻滞星状神经节。

2、侧入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侧人法(高位侧人法)患者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环状软骨水平延长线交叉处定点,左手指可触及第6颈椎横突,常规消毒,5号3.5cm针头垂直刺入,针尖触及第6颈椎横突后,退针少许,针尾向头倾斜45度再进针,向第7颈椎横突推进0.5~1.0cm,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或气体后缓慢注药。由于第6颈椎横突面积小,周围结构复杂,进针偏后易损伤椎动脉及神经根,进针偏前易损伤膈神经,甚至从椎间孔到硬脊膜及蛛网膜下腔。

3、后人路法此法并发症较多,已基本不用。

三、注射药物选择:

常规使用利多卡因,一般浓度应在0.5%-1%,总量7-l0ml,第一次用量应少,观察无异常反应,以后可加量至10ml。除局麻药外无特殊指证一般不用其他药物。

四、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1、局麻药引起并发症

(1)过敏反应:

(2)局麻药中毒:多因局麻药误人血管或一过性局麻药浓度过高所致。轻者表现为头晕、耳呜、寒战及苍白等,严重者表现为心悸、发绀、抽搐、意识模糊、低血压及呼吸困难等,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3)喉返神经阻滞: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失音咽部有异物感,重者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

2、穿刺引起并发症

(1)一过性上肢麻木主要是由于定位不准、进针过深、触及脊神经所致。

(2)血管损伤由于SG周围血管为颈动脉、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血管及其他小血管,穿刺不准可导致血管损伤,表现为局部淤斑及血肿,严重血肿有发生窒息的危险。咽后壁血肿是SGB技术潜在的致命并发症。由于甲状腺下动脉位置变异较大,穿刺引起其损伤是导致咽后壁血肿的主要原因。

(3)臂丛阻滞由于穿刺定位不准所致,主要表现为穿刺后上肢感觉异常,注药时有上肢沉重感或上肢麻木无力。

(4)高位硬膜外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于穿刺过深、过猛所致。高位硬膜外阻滞多表现为双上肢运动麻痹,而误人蛛网膜下腔时可导致全脊髓麻醉,患者表现为想表达痛苦却不能发声,逐渐表现为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等。

(5)气胸常见于气管旁人路法。

(6)感染

3、不良反应

(1)穿刺部位疼痛。

(2)一过性意识丧失,由于在定位过程中刺激了颈动脉体,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3]。

(3)短暂头痛、面红,与血管轻度扩张有关。

五、讨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看起来操作简单易行,但周围血管神经比较多走行复杂,且靠近气管同样有全背麻醉危险,也需熟练谨慎操作;在治疗前须准备好各种急救措施以防不测,治疗后患者需卧床休息10分钟,除观察疗效及反应外,也可避免因过早起床而引起的血压波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除广泛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外,也用于一些非疼痛病的治疗,除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也可以治疗范围几乎遍及全身的疾病。对维护内环境稳定,纠正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发挥独特的效果。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青少年枕项综合症,难治性眩晕,颈源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方面均有独特的疗效。总之,SGB治疗范围广,安全简便,效果确切,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交感神经阻滞促进了机体恒定性维持功能。

参考文献

[1]贾亮,陈卫军,陆海,等.星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3):1184—1186.

[2]张丽红,张炳君.形状神经节阻滞的机制.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4(2):79—80.

[3]赵英,王茂彬.不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I):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