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马晓峰(定边县周台子乡中心小学陕西定边718600)

【摘要】小学语数是一门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其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那么在语数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关键词】互动学习;强化练习;自主学习;转换角色

Shallowthedevelopmenttalkedinnovationability

MaXiao-feng

【Abstract】Primaryschoollanguagenumberisanacademicswhichstirupanimaginationandcreatethinking,itsknowledgestructureandacademicscharacteristicscometoadecisionittohaveinthedevelopmentstudent'sinnovationabilityimportanceposition.Howsodevelopmentinthelanguagethefewteachingsthefulfillmentstudentinnovationability?

【Keywords】Interactionstudy;Enhanceapractice;Independencestudy;Conversionrole

【中图分类号】G1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36-3619(2009)12-07-0286

小学语数是一门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其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那么在语数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1.在互动学习中,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差异、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时,要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和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活动中采取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读者讨论时,还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形式化;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捕风捉影”,随时随地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处,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

1.2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法,还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从而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必须针对所教内容,改进教学设计,使学习材料具有探索性,而且也使学生思考途径有一定的自由。如教学“两位数减二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让学生对照算式“36-28”进行学具操作。要从36根小棒中拿出28根,应该怎样拿?学生在操作中很快出现个位上的“6”不够减“8”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后,学生把操作过程加以完整地复述,结合列竖式讲清算理,顺利地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经过学生摆学具、说过程、写思路、学生在动手操作、口头表述、动脑思考过程中,使外部的动手操作活动与内部潜力活动紧密结合,使他们由单一思维变为多向思维,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在强化练习、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的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把学生的质疑问题作为师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这篇课文你准备怎么读”、“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

另外,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如《画风》一课教学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你来画风,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画呢?”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大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树上的叶子被风吹落了。”有的说:“花儿在风的吹拂下正对着我摇头微笑。”有的说:“风吹得小树乱摆。”话匣子打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情绪融为一体,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得到充分的体现。

2.2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平凡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即由常规性的学习,加上勤动脑筋,进而产生了新奇的学习方法。

这说明练习会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再用技能去进行创新性学习。一册数学中有这样类型的思考题,“9+□<1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习题,在教学中,这道题一出示,学生便举手回答。甲学生说,方框里可填“1”,乙学生说可填“4”,丙学生说可填“1至4”的数。我肯定了以上学生的回答。这时我又问学生,还可以填什么数,大多数学生都说没有了。当我准备学习下一道题时,有一个学生便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的方框里还可填“0”。有的学生对“0”这个答案表示反对,说“0”表示没有,不能填;有的说,填“0”是对的,因为“0”也是数。学生经过激烈讨论,最后终于明白了填“0”是对的,也知道了“0”是数,是最小的一位数。通过这道题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

3.在转换角色中,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心理学有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经常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角色转换也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3.1.1师生间的角色转换。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也让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问题中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3.1.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转换。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当转换某些学生的角色,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表率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可以让他来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并聘任他当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同学的学习;如果谁对课文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

3.1.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学生的创新潜质也得以发挥。如《司马光》一课,教师在最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救出小朋友?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他们的创新潜质。

3.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营造富有创造性的气氛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使他们无拘无束,敢想敢说。如在教一册“4的认识”时,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情境。刚上课,我把自己事先剪贴好的动物挂图贴在黑板上,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动物名称、动物数量告诉大家,再说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凝聚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习印象,达到了较好效果。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渠道的。因此,在语数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让学生动手、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