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土地整理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新时期城市土地整理策略探究

杜令国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安徽芜湖241006

摘要:为了确保我国能够进行稳定的粮食供应,就需要保证全国耕地资源持续保持平稳的状态,因此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关于土地整理工作,我国具有较长的历史,不过在以往的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对农业耕地面积进行不断的扩展,确保农业耕地肥沃。与此同时,在对耕地资源进行盲目性的增加时,不可避免的会开垦林业区域,从而影响林业面积,破坏我国生态环境。因此,在新时期需要把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纳入到土地管理工作当中,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性。本文将从我国土地整理的意义出发,探讨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土地整理;策略

对于土地整理工作而言,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良好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土地的应用价值,进而提高土地供应能力,这对于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现如今,随着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不能越来越意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因此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不断的改进。着眼当下,我国对土地资源整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城市土地整理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

1.1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农村具有高达1.5亿人左右的劳动力剩余量,而如何消耗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难题。伴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造成我国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涌进。而我国想要发展经济,实现全面小康水平,就迫切需要解决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城市土地整理需要大量劳动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和解决农村过量剩余劳动力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我国经济得到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1.2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

除上述作用外,城市土地整理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在进行土地整理时,主要是利用水利设施配置以及道路建设等,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相关配套土地进行改善优化,这样对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非常有利。通过合理布局以及硬化渠道,完善水利设施配置,可以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减少农田灌溉水资源消耗。在做好城市土地整理后,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迈向新的台阶,还可以减少成本投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土地质量,达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的。

2土地整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但是当前我国城市土地整理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2.1轻视质量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土地整理工作,而土地整理的目的在于增加该地区的耕地面积,但是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忽略了耕地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我国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耕地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进行土地整理时,需要明确对国家保护区域的土地资源禁止开发利用,而排除上述土地资源后,我国很多地区适合农业耕地开发的土地资源数量就越来越少。因此,为了确保区域内耕地资源的平衡状态,国家法律法规只允许一定开发范围内可以开展耕地开发工作,这也就给土地整理工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土地整理时不能局限于增加农业耕地面积,还应该注重提高农业耕地质量,确保农业耕地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能力。

2.2土地所有权不明晰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我国虽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新中国建国不足百年,这种情况下,就导致我国仍旧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土地制度历经变迁,存在土地所有权不明确的情况。土地作为农民的立身之本,其会为农民带来持续的增值收益,而土地所有权会直接影响土地产权人的根本利益,而现在很多人进行长期土地承包后将土地看作自家财产,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时,不可避免的会有纠纷问题出现,而且容易引发激烈矛盾,不容易进行协调,情况严重时甚至造成冲突,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3新时期城市土地整理策略

3.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土地整理意识

在开展城市土地整理时,需要加强对土地整理相关信息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整理意识,促使农民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进行土地整理会带来的良好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工作不仅是为农业发展服务,也是为农民群体服务,只有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切实做好土地整理工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土地整理政策的宣传,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得农民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受益。

3.2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利益

城市土地整理工程涉及范围较大,会对农民的长期以及短期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征求农民意见,维护农民利益,这样一来农民会满意并支持土地整理工作。与此同时,在土地整理初期还需要深入调查农民意愿,采纳合理意见,并且可以使得农民参与到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使得农民在增加非农收入的同时,对土地整理具有深入的了解。

3.3做好土地整体工作开展的管理

前文提到,在进行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而此项工作的开展会影响林业、水利以及农业相关管理部门等。而在土地整理工作过程中,涉及资金量较大,而在以往的土地整理过程中缺乏对资金的整合,这种情况就造成土地整理建设资金使用率不高,甚至还存在重复性投资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应有价值。而现在随着土地整理工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已有了普遍的认同,肯定了,土地整治带来的效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引导民众参与,从而为土地整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3.4明确产权归属

当前我国在土地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统一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最重要的一项问题就是土地所有权存在歧义。所以在进行土地管理,是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与当地政府做好协调,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配合。而为了防止伤害各方利益,需要对土地所有权进行明确,防止有正面冲突存在,确保土地整理工作顺利开展。

3.5道路与防护林的创新管理模式

对于任何工程项目来说,建设养护同样重要。工程项目的养护会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最终效果,影响整体经济效益。而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要合理规划道路,建设防护林,而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以林护路以及以林养路的管理模式。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为了避免防护林遭受破坏,还可以由村委会以及道路相邻的责任田农户进行责任书的签订,规定农户对本路段的树木进行管理和养护。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保障制度,对于毁坏树木的人员进行惩罚,而树木成林之后,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当中的大部分归进行管理养护的农户所有,剩余部分由村镇以及居委会收取,而居委会将这项收入用于道路维护和树苗购买等方面。同时,制定奖惩体系,将道路工程以及林网工程落实到人,有每家每户进行管理,对区域内的道路进行分段的维护以及维修,确保整体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我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时为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整理工作的意义,并对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希望对提高土地资源效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姜喃.我国城市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刘媛媛,宋戈,周晓飞,王越.哈尔滨市城市土地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7(01):141-146.

[3]陈嘉敏.城市土地整理生态风险防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