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河道治理中的土方开挖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城区河道治理中的土方开挖技术研究

李亚兵冀新一

李亚兵冀新一(舞钢市水利局河南舞钢462599)

摘要:舞钢市韦河朱兰段治理工程对改善城区河道景观,建设城市生态系统意义重大。本文对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分项工程--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城区河道;河道治理;土方开挖一、土方开挖的施工前准备(一)详细了解工程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施工前,详细了解工程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塌方体采用预防性的保护措施,对陡坡的孤石或崩塌体等应事先做好妥善的清理和支护,并仔细检查边坡的稳定性。进场前,先用手摇钻进行土层加密钻孔,掌握好土层情况和土层厚度,根据不同土质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

(二)测量放线根据测量控制和测设资料,结合施工技术条款,施工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测放出土方开挖工程的开挖线。

(三)植被清理对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及监理人指明的其他障碍物进行清理。砍伐的成材或清理获得具有商业价值的材料,按照监理人的指示,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其它树木、灌木丛、草皮均用机械为主,辅助人工清除,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后进行焚毁;对无法烧尽或严重影响环境的清除物运至按工程师指定的地区进行掩埋或等方法处理,不妨碍自然排水或污染河川。地表的植被清理范围,施工场地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或填筑坡脚线)外侧至少5m的距离。

(四)表土清挖表土系指含细根须、草木植物等表层有机土壤及乱石。施工前按设计的表土开挖深度进行开挖,并将开挖的有机土壤运到指定地区堆放,防止土壤被冲刷流失。腐植土等有机土壤采用推土机集堆后或反铲转运至集渣平台,再用反铲辅配10~15t自卸汽车挖、运至发包人指定的地点堆放。

二、降水施工技术韦河治理朱兰段两侧有建筑的存在,在河道的开挖过程中既要考虑挖掘的质量又要考虑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同时降低地下水位地利于河道开挖并保证房屋安全,应当采取合适的降水措施。本文介绍一种轻型井点降水结合井点回灌的施工方法,此法既可保证建筑的质量及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安全,又使得河道整治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一)井点管埋设井点埋设可根据土质情况、场地和施工条件,选择适用的成孔机具和方法,常用方法是用高压水冲刷土体,用冲管扰动土体助冲,将土层冲成圆孔后埋设井点管。所有井点管在地面以下0.5~1m的深度内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井点管埋设完毕后接通总管与抽水设备,接头要严密,并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等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检修好后方可使用。

(二)降水井点使用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地抽水,一般在抽水3~5天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趋于稳定。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

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现象,应立即检查纠正。

要经常观测井点系统的真空度,一般不低于55.3~66.7kPa,如真空度不够,通常是由于管路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动振;夏季时期用手摸管子冷热、潮干等简便方法进行检查。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冲洗井点管或拔出重新埋设。

(三)回灌井点使用(1)回灌井点必须在降水井点启动或在降水的同时向土中灌水,且不得中断,当其有一方因故停止工作时,另一方应停止工作,恢复工作亦应同时进行。

(2)回灌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尽可能保持抽灌平衡,既要防止灌水量5过大而渗入基坑影响施工,又要防止灌水量过少使地下水失控而影响回灌效果。为此要根据观测井内的水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抽水量或灌水量,使原有建(构)筑物下的地下水位保持一定的深度,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避免裂缝的产生。

(3)要经常检查回灌水的污浊度及水质情况,避免产生孔眼堵塞现象,同时也必须及时校核灌水压力及灌水量,当产生孔眼堵塞时应立即进行井点冲洗。确保用清水回灌,以保持回灌水量。

三、土方开挖技术(1)因地基条件影响,土体应分段开挖,并且开挖土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回填量,堆放于堤内,距离开挖边线不得少于2m,并不得影响施工、交通、排水等,其余弃土部分外运至业主指定堆放点。

(2)对开挖设计边坡不同地质分别对待,防止下雨产生滑坡或塌方,并按设计坡度放坡,避免地质因素而产生塌坡,并且施工期间视地质的情况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如木桩、木板桩、叠碎石袋等方法作临时支护。

(3)根据土质、气候和施工机具等情况,土方开挖基坑底部应留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尤其防洪堤基础),避免扰动地基,并且在底部垫层施工前,分块依次用人工进行挖除。

(4)土方开挖应按设计要求放样的边线、底线及高程进行控制施工,避免产生漏挖、超挖、欠挖等现象,并且控制开挖平整度。

(5)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要结合实际地形和开挖深度,自行确定边坡度,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永久性的护面的加固工作应及时完成,避免受雨水冲刷。必要时,设置测量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施工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立即暂停施工,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并通知监理工程师。

(6)遇有地下水部位的土方开挖,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开挖底面0.5m以下,防止地下水扰动基底土。在降水过程中,应防止相邻及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建设单位协商,对原建筑物地基采取回灌技术等防护措施。

(7)严禁机械在开挖边坡及坡顶运行频繁,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增加荷载导致河道滑坡。实施过程应加强沉降及变形观测,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四、土方回填土方可采用机械化流水回填施工,形成挖、装、运、摊、平整一条龙施工且能保证土方质量,缩短工期的目的。

(1)确定边线,钉好控制桩,控制填筑厚度。

(2)清除填方范围内的草皮、树根、淤泥、积水、平整地基,经业主(监理)认可,方可填筑。

(3)选择挖土地点,符合“合理取土,经济运距”的原则,尽量找到离现场运距短,价格合理,避开城市主要交通要道,以免运输中土方散落影响市容,且取土地点土方应足回填要求。

(4)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阶后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应做特殊处理。

(5)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填筑,根据压实设备和技术规范确定压实厚度,一般控制每层压实厚度30㎝。

(6)土方的挖、装、运均采用机械化施工,一般用挖装机械配备自卸车运土,严格控制卸土范围,推土机及时摊开,土方,整平,人工精平自设计高程。

(7)应控制土方含水量,如土方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晾晒,当含水量不足时,可用水车洒水补充,使土方达到最佳含水量要求,确保达到压实度标准。

(8)根据填筑高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压实度,并做好记录存档。

(9)雨季施工中,严防积水,填筑层表面应适当加大坡度,利于排水,并注意气象变化,及时碾压成型,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软。

(10)挖填交界处,结合填挖方施工要求进行,填方一般从低处开始,按距顶面的不同高度控制压实度标准,最后一层翻板挖方地段,平整后和填方路段一起碾压成型。

参考文献[1]杨宁,刘冠礼,王帅.河道治理改造工程中土石方计算的技术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8期.[2]池大锋.小流域河道治理技术方案的探讨——以晋安区小流域河道治理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