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浅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建议

崔世媛赵萌

崔世媛黑龙江省垦区环境监察支队150000

赵萌哈尔滨绿怡工程评价与检测有限责任公司150000

摘要本文对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等农村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农村环境存在问题治理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既涉及环境污染防治又存在着生态环境破坏与恢复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多数地方存在着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开发占地与生态破坏因素,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等农村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1.农村环保基本概况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难点所在,在城市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农村环境污染已经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已引起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领,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2.农村环保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2.1土壤环境污染

农药化肥大量施用和污水灌溉造成农田上壤污染,尤其是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利用效率低。据调查,农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仅为25%,对磷肥的利用率不超过20%,按耕地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单位面积施用量。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上壤中大量氮、磷流失进入地表水,渗漏进入地下水,挥发进入大气等造成环境污染;氮、磷流失进入水体,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农业地膜的使用后碎片掩埋在土壤中加剧土壤污染,由于没有完整的配套地膜收集管理系统,大量地膜短时间内难以降解。

2.2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农民聚居点规模扩大,其中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都运往农村进行填埋处理。部分城镇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忽视了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农村生活垃圾、秸秆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和利用,露天堆放形成环境污染。调查表明,全国每年产生约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2.3生活污水污染

据估计,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而任意排放。建设部2005年对9省74各村的105项调查显示,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后形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畜禽养殖业污染危害严重,由于大部分养殖企业规模小、投资少,治理设施基本没有,不仅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4大气污染

农业废气污染源来自农用燃料燃烧的废气、某些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施用的氮肥分解产生的NOx等。民用炉灶及取暖炉燃煤排放污染物(烟尘和有害气体),秸秆及垃圾焚烧废气,垃圾在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分解,排放二次污染物。

2.5乡镇企业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技术含量低的小规模、小作坊的乡镇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3.农村污染治理建议

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政府责无旁贷,政府应该有这样的环保机制:“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工作。

3.1农村水源地保护

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截污设施;对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设施,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合理布置取水点,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划定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在二级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范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

3.2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在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3.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结合省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布局,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分散养殖户进行人畜分离。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

3.4农业生产污染治理

积极推行规模经营,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率。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工程等。

3.5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

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环保监管。

参考文献【1】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个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工作[J].理论前沿.2009(7)

【2】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2008(11B)

【3】刘若.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08(10)

【4】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俱国鹏,房妮.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