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5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

刘云王雅文文娜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方法,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加强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5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其余3例患者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及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体现出病区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护理

SurgicalNursingof56CaseswithOpenBrainInjur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urgicalnursingmethodofopencraniocerebralinjury,therebyreducingthemortalityanddisabilityrateofpatient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Methods:topreparethepatientsbeforeoperationandstrengthenpostoperativenursingandpsychologicalnursing.Results:53patientswithopencraniocerebralinjuryrecoveredwellafteroperationandwereallcuredanddischarged.Theotherthreepatientswerealsosignificantlyimproved.Conclusion:accordingtothepatientstosetupthereasonablenursingplanandeffectivepsychologicalnursingisveryimportant,notonlycanimprovenursingsatisfaction,alsoreflectthewardmanagementlevel,thusimprovenursingquality.

Keywords:openness;Braininjury;Surgicalcare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急性外科创伤,它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开放性颅脑损伤是颅骨和硬脑膜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临床表现因受伤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而差别悬殊,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昏迷,合并创口、骨折、局源性脑症状,易并发感染,伤情重、变化快,伤残和死亡率高,常见于交通事故或坠落等意外伤害。对于本院的5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提升开放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治愈率。有研究表明近几年颅脑外伤有增加趋势,而且危重病人比例多、昏迷症状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如何做好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与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因开放性颅脑外伤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年龄在14-38岁之间,平均年龄26岁;女性26例,年龄在20-40之间,平均年龄30岁。受伤原因较多,其中车祸20例,跌伤15例,打伤15例,其他6例。

1.2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治疗。手术前后均经本科室护理人员施行专业化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特别护理(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应急护理)、术后康复训练。

1.2.1急救过程中的护理

保证静脉通路的畅通,转运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持输液通畅,保证用药及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需要。对于较为严重的颅脑损伤病人,因其伤后复杂的生理变化和个体差异,现在多强调根据病人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辨证施治,以代替传统的严格限制入水量和钠盐的液体疗法。其制剂主要有甘露醇、呋塞米、人血白蛋白等。加强对病人皮肤弹性的观察,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输液速度及尿量变化,尽量减少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注意血生化、电解质、血糖等的指标监测。通过病人睁眼、言语和运动的反应了解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障碍越明显者,表明脑组织受损越严重。瞳孔的变化常提示颅脑损伤的病情发展状况,严密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急救过程中需要对病人的一些相关的生命指标进行密切的关注。

1.2.2呼吸道护理

患者取头高位,床头抬高十五到三十度。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给予雾化吸入。每一小时拍背协助排痰一次,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对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吸痰动作要轻,以防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前后给予气管内滴药,使痰液稀薄,易于吸出。[1]气管切开患者,纱布有污染时及时更换,套管加盖双层湿盐水纱布,保持气道湿化,防止灰尘、异物吸入。一日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2.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患者充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获得其信任,消除其对陌生环境、对病情的恐惧及对预后的担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良好沟通,使其做好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和陪护。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好转与恶化要时刻关注,因此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对患者要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做好亲属工作,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1.3患者的预后

持续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第三个月时随诊率百分之百,结果发现患者均在康复中,无死亡病例。对于患者在出院后的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明确提出,对于出院的患者要给与他们一些日常护理的措施。[2]预后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治疗之后的恢复情况,也影响着患者后期的生活,要充分发挥出院后护理的作用。

1.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开放性颅脑损伤极易发生感染,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颅骨骨髓炎和脑脓肿,为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脊液外漏者护理时应注意取患侧卧位至外漏停止后三到五天,保持鼻腔和耳道清洁,禁止冲洗、堵塞和滴药,禁止腰穿。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以免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颅内积气和脑脊液逆流引起逆行感染。有引流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出现局源性脑症状在护理时需要注意的是及时降颅压,避免情绪激动,发作时卧床休息,适当吸氧。也可按压合谷、人中等穴位来缓解症状。

2.结果

KP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治疗前KPS评分为(62.3±5.1)分,治疗后为(86.8±6.9)分。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2.3±6.0)分,治疗后为(81.9±6.1)分。治疗前后,患者的KPS评分(t=10.50,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t=13.22,P<0.05)的改善均比较明显。通过多层护理,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也说明了护理的重要性。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很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积极、合理地进行专业化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开放性颅脑损伤病情重而复杂,变化迅速,必须严密监测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不能忽视护理的作用。护士应该做到忙而不乱,在抢救工作完成之后要做好基本的护理,防止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中要注意的问题有:一是缩短治疗时间,熟练掌握专科技术,于三十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剃头时尽量减少搬动头部,防止增加颅内出血。二是防止颅内感染,在剃发的时候应该彻底,但是需要注意不要损伤头皮,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预防切口及伤口感染。有脑积液漏者,应该避免堵塞,在抬高床头的基础上,头转向脑积液漏的一侧,用酒精消毒外耳及鼻腔。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做好消毒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护理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的患者的过程中,经仔细查看确系耳道、鼻腔出血者,表明病人合并颅底骨折,应给予头高位,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严禁填塞鼻腔与外耳道,以防引起颅内感染。针对病人躁动、恐惧不安的心理,给予安慰,嘱病人不要随意突然改变体位。各种护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的痊愈,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车俊城,郑玉莲.复合性、多发性颅脑损伤108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药杂志,2004,8(3):20.

[2]惠吉秀,牟淑玲.150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质,1998,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