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任潇

任潇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65

摘要:审计体制是国家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利于健全中国的经济监督机制。审计体制的改革会使其更有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制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消极因素,使经济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在审计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国情的复杂性及一系列原因,改革过程中出现很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因素,这也是国家政府必须要克服的障碍。本文通过审计体制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探讨,提出有助于审计体制改革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审计体制;改革;问题;对策

一、我国审计体制的作用

审计的本质就是它的经济监督,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审计的含义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但是本质却是不会改变的。审计体制包含三种类型: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其中国家审计是占主导地位。

审计体制的经济监督能力使得我国的经济活动按照合理的标准化路线进行,除了经济监督的职能,审计还包括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两大职能,但是较为突出的是监督职能。审计作用的大小也是由国家审计体制的监督制度规定的,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审计体制的基本任务。审计体制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将使国民经济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审计体制在改革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审计体制具有很高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审计体制并不真正完善,需要进行更好的改革转变,在改革前也面临许多问题。

(一)审计机关的人事和经费等受制于政府

审计机关的领导都是由政府任免,调动也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在审计工作进行时就会收到各个方面的干扰,从而导致审计机关陷于两难的境地,阻碍工作的进行。

此外,财政部门虽然也是审计中重要的单位之一,但是审计机关的经费来源也出于财政部门,两者出于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但是关乎到审计机关的经费问题,从而导致审计机关的公平、公正、客观受到冲击,影响执法力度。由于审计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不仅围绕着政府为中心,还需要对其负责,出于各方面的限制,都会使工作推进变慢。

(二)审计的公开透明度差

我们国家的审计实质上都是“内部审计”,虽然《审计法》中规定了每年审计机关都要提交审计报告,但是在提交报告之前,对于难以处理的问题审计机关可能会不计入报告中,因而国家政府也就没有办法对出现问题的现象进行处理,而这些更加不会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之中,使人民群众很难了解到审计机关的工作状况,也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积极性差

审计人员的管理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虽然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出身,但是都处于基层中,大多数人没有专业的知识,有很多是半路出家,从会计行业转型过来,缺乏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往往也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创新精神。

另外,审计机关虽说具有独立性,但是工作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施压和阻碍,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使得处理事情变得困难,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会产生消极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审计机关人员的岗位调动都是由领导说了算,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四)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

除了审计机关以外,我国履行审计职能的部门和机构还包括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证监局等,按照各自的职责查处不同的部门单位,这就造成了同一职能的反复利用,可能会出现一个部门被不同的审计部门监督过,造成审计机关还有其他机构的审计资源浪费,而且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也很高,给审计机关和单位都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审计范围的交叉也给审计单位带来格外的负担压力。

三、审计体制改革的问题对策

(一)保证审计体制的绝对独立性

首先,提升审计机关的规格和地位,使其具有国务院副总理的地位,能够使其受到的限制因素缩小,确立审计机关的监督全面化,不受任何领导人员的支配。在此基础上,使审计机关既不属于人大也不属于政府,依法存在,独立监督,不受制于其他部门,保证其高度的独立性,这也是“立法型”的观点,能够保证审计机关对宏观经济管理做出最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二)将审计经费单独列入国家财政预算

我国的审计机关的经费是由同级的财政部门提供的,这就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审计机关因为经费的原因,对财政部门的监督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公正客观;二是审计机关很可能会出现经费短缺的问题。既然审计体制具有绝对的独立性,那么财政也需要独立起来,建立审计机关财政部门,直接将审计机关的经费计入国家的总财政支出上,地方的审计机关也不再由地方财政负责经费,都统一向上级审计机关或本级人大汇报,不受地方政府的制约,这也是保证审计体制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加强“阳光”建设

审计虽然在监督方面具有极大的权限,但是也需要受到其他机构的监督,保证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利过大也会造成审计机关权利的失衡,也要秉持着权利制衡的原则。因此人民群众就是最好的监督方式,审计机关每年提交的审计报告都要进行社会公开,利用新闻媒体传达给人民群众,由人民群众直接监督,也是最有效最透明的监督方法,也能让群众更好的了解国家情况,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即独立又公开。

(四)整顿处理审计机关人员

审计机关要制定出系统的评价机制,对机关内部人员进行评价,设定相关的评定指标,方便人员职位的变动。同时也要整顿处理掉业绩评价中不合格的审计机关人员,对于业绩稍微较差的人员,可以上报信息,经过批准后,经过更加深入的岗位培训后,在思想和理论上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保证审计机关人员始终保持着优质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工作状态。

四、结语

审计体制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在经济体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虽然改革过程中拥有相当大的问题障碍,但是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因而,审计体制的改革也必须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发展审计体制的监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审计制度,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出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季泽.国家审计的法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温美琴,胡贵安.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环境变迁和职业重构[J].审计研究,2005(6).

[4]王春兰.浅谈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J].商业时代,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