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方法研究

周娅敏

周娅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含义和七种类型的具体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针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方法,一是分类归档,动态管理;二是分类实施,层级管理;三是要加强政工干部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工作方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身心不健康的学生越来越多,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也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凸显。所以,做好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含义类型

“特殊群体”[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IxbscpIgEFKuCk-AgauprotrvA7in6DijjnqlfO-2T-bNaRGy9ibegFeFD4aBCsc7hZMNHbw-0J2x8Y3A5ZHK]英文是specialgroups,特指智力、感知或者运动损害。综述一些学者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定义,所谓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是指在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影响下,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大学生在经济、学业、身心、行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这一类群体。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主要概括为七种类型:家庭贫困型、条件优越型、学习落后型、行为违规型、不良嗜好型、父母缺失型和身心不健康型,可能有部分学生是几种类型的叠加。

二、具体分析

1、家庭贫困型。家庭贫困的这一类学生群体,主要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父母在家务农或者在外务工,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常年身体有恙,或者家乡突然遭受重大的灾害,或有家庭突发变故等。这类学生群体,少部分同学自暴自弃,但大多数比较勤奋,学习成绩比较好,但因囊中羞涩,所以他们又自尊又自卑。

2、条件优越型。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每月给生活费几千元,高端手机电脑一应俱全。有些家庭条件可能不好,但父母缩衣紧食,给过多的生活费孩子,孩子却不知感恩,以为自己家庭条件好。还有些家庭父母离异,父母两边都给生活费。这三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不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

3、学习落后型。目前各大高校基本都是面对全国招生,由于生源遍布各个省市,学习基础各不相同,还有些同学上大学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是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成绩滑坡,挂科重修时常发生。

4、行为违规型。旷课、夜不归宿、使用大功率电器等这些违规行为都属于这类学生群体。有的学生屡教不改,在学生当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更埋下了安全隐患。

5、不良嗜好型。由于生源结构的不同,有普高生、中职生、3+2等生源类型,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也可能是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有的学生长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最后荒废了学业。还有学生认识了一些社会人员,沾染上赌博、吸毒等恶习。这些不良嗜好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

6、父母缺失型。这类学生群体包括单亲、孤儿和留守儿童。单亲家庭[http://baike.baidu.com/view/1032762.htm?fromtitle=%E5%8D%95%E4%BA%B2&fromid=559678&type=syn],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孤儿[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58842/10264801.htm],是指失去父母的儿童或者是未成年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留守儿童[http://baike.baidu.com/view/109106.htm],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对他们成长的关心和帮助,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有的孩子内向懦弱,有的孩子却坚强勇敢。

7、身心不健康型。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叫做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反而言之,就是身心不健康。可心理问题不同于身体问题,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抑郁,狂躁,甚至自杀倾向,都是心理问题的不同表现。

三、工作方法

1、分类归档,动态管理。根据特殊学生群体的不同类型,首先进行分类归档,制作困难学生帮扶记录电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家庭情况、困难类别、困难描述、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根据学生的不同进度电子档案要随时更新,以便随时查阅,同时对于学生的困难档案,一定要保密。

2、分类实施,层级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群体,应该使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对于家庭贫困的,学校虽然有资助,但最好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他们学会独立自强;对于父母缺失的,每1-2名学生指定一位年长的老师对口进行帮扶;对于心理问题的,开展活动育人、团体辅导等工作方法;对于行为违规和不良嗜好的,制定学业预警制度,同时分配他们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指导他们,让他们有责任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群体,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指定教师和领导干部层级管理。

3、加强政工干部的继续教育。新时期特殊学生群体的内涵在不断扩大,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作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就业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所以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高校应多组织一些学习、培训和参观活动,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四心”,即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喻生华.基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

[2]郭珊珊.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3]任璐颖.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危机及其成因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9:56-59+63.

[4]牛诗琳.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太原:中北

大学,2012.

[5]马旭东.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2(6).

[6]曹海琴.魏静静.针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个别教育方法探讨[期刊论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

[7]林建国.高校特殊学生教育思考[J]安阳工学报,2013,5-106.

作者简介:周娅敏(198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学生工作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