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2012—2016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夹江县2012—2016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分析

汪春秀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乐山614100)

【摘要】目的:分析2012—2016年乐山市夹江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手足口病的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2016年发生在乐山市夹江县并报告到《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生成的手足口病数据,了解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2-2016年乐山市夹江县手足口病发病以0~3岁儿童居多,占总发病数的88.9%;职业分布上大部分为散居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0.9%;结论:乐山市夹江县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316-02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播速度很快,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发热,以及身体各个部位,例如手、足、臀部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疤疹或者皮疹的现象[1],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各类并发症状,例如急性迟缓性麻痹、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脑炎和呼吸道感染等。有并发症的患者未进行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重症病例治疗不及时就大大增加了死亡的风险。近5年来,乐山市夹江县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均位居丙类传染病第一。为了更加清楚了解辖区内手足口病流行情况,本文针对2012—2016年夹江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了综合分析,从中得出发病人群的三间分布特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措施,减低该病的发病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均来自2012—2016年上报到《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发生在乐山市夹江县的手足口病病例生成的年报资料;夹江县公安局统计提供的夹江县人口信息资料。

1.2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2012—2016年夹江县手足口病病历资料进行数据输入、整理和统计描述后,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分布

2012-2016年夹江县共报告手足口病746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最小年龄组,0~3岁组发病659例,占总发病数的88.3%(χ2=1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数据表明0~3岁组发病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4~6岁组发病65例,占总发病数的8.6%:7~9岁组发病10例,占总发病数的1.3%;10~20岁组发病7例,占总发病数的0.9%;20~岁组发病5例,占总发病数的0.7%。

2.2职业分布

发病职业分布主要是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452例,占总发病数的60.6%(χ2=3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数据表明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托幼儿童报告发病266例,占总发病数的35.7%;学生发病23例,占总发病数的3.1%;其他职业(包括农民、教师、驾驶员、公务员等)报告发病5例,占总发病数的0.6%。

2.3地区分布

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焉城镇,从2012-2016年病例地区分布中看出,2012年焉城镇报告发病50例,发病率为68.8/10万;2013年焉城镇报告发病52例,发病率为70.4/10万;2014年焉城镇报告发病68例,发病率为92.4/10万;2015年焉城镇报告发病55例,发病率为74.5/10万,2016年焉城镇病历数量为83例,发病率为112.1/10万(如表1所示)。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播速度很快、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疾病,手足口病病毒主要寄生在患者的咽部、唾液、疱疹以及粪便中[2],这种病毒的传播不仅仅可以通过唾液、咳嗽、喷嚏等进行传染,还可以通过手、足或者日常生活用品接触进行间接传染,其以暴发性强、超快传播速度和超广传播范围为主要特征,患病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0~3岁的散居儿童,据统计数据表明,患者在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上都有统计学意义,手口足病地区分布有明显差异,人口数量较多的焉城镇报告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如上文所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各类并发症状,例如急性迟缓性麻痹、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脑炎和呼吸道感染等[3],一旦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重症患者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大大增加死亡风险。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高发人群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等预防工作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以及发生疫情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发病人群的主要特征,提出以下具体预防措施:第一,加强和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儿童手足口病疫苗的预防接种率,防该病于未然。第二,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强化责任意识,对医院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定期开展手足口病的知识讲座和培训;第三,针对手足口病集中发病在小儿人群中,在手足口病多发季节,学前教育的教师和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要提高对0~5岁儿童的关注度,只要发现儿童身上某些部位出现疤疹或者皮疹,一定要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一方面要对患者开展常规的医疗流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重症病例的出现,另一方面患者所在的学前托幼及教育机构要及时开展筛查工作,尽早发现疑似病例,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4]。并第一时间通知当地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好疫情处置工作,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对手足口病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更要高度重视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杜绝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小红.手足口病38例流行病学分析与预防[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36):47-48.

[2]康瑞华.2008—2013年登陆广东、福建、海南的热带气旋对手足口病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

[3]郑雪.手足口病病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7):100-102.

[4]苏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临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