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工业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创新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工业的实践与思考

张普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市新区供电分公司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当前,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材料、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不断融合应用于生产制造全产业链而催生出的智能制造,掀起了世界制造业新一轮的变革浪潮,美、日、德、英等国都纷纷加紧发展智能制造,试图以此重塑本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而从我国来看,虽然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已步入世界装备制造大国行列,但是还存在诸如产能过剩、能耗过大、产品质量不高、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价值链大多处于中低端位置等问题。

关键词:创新工业体系;发展智能工业;实践与思考

1邯郸市发展智能工业的现实需求与战略意义

1.1发展现状:工业经济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市坚持民资、外资双轮驱动,形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占邯郸市工业经济比重超过85%。其中,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均达到千亿能级,光电缆、装备制造也迈上了500亿台阶。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8.3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83.74亿元,工业总产值3900亿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邯郸市本土民营工业独具特色,是江苏省领头羊,呈现出企业数量多、活力强、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等特点。在规上工业产值中,民营企业贡献的比重达45%以上,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涌现了恒力、亨通、盛虹、通鼎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企500强企业。其中,恒力集团用短短20多年时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民企成长为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之一,并在2017年跻身世界500强。

1.2现实需求:突破发展困境

邯郸市工业基础扎实,总产值较高,但主导产业集中在传统领域,转型压力大。工业企业也存在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例如,在丝绸纺织业中,除恒力、盛虹等少数地标型企业外,总体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作为装备制造业代表的电梯产业,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掌握不够,高端产品依然被国外品牌垄断。与此同时,发展的制约瓶颈日益凸显。从土地承载容量来看,邯郸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29%,逼近30%的警戒线。从产出效益来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为12.14万元,处在较低水平,单位用能销售和税收总体水平也不高。从环境容量来看,邯郸市地处太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产业发展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不适合邯郸市区情实际和未来趋势。

1.3必然选择:发展智能工业

对于经济基础主要是传统产业的邯郸市来说,如何注入新动力,实现提质增效?我们的答案—发展智能工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工业体系进行更新与重构。首先,传统产业并不等于夕阳产业,国外经验显示,依托高新技术,传统行业可以实现重新腾飞。发展智能工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可以助推企业向互联网创新思维转变,改进工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升效率。其次,发展智能工业有助于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装备制造、工业软件、大数据等产业,可以成为区域发展新动力。第三,发展智能工业,推进全产业链信息化、智能化,能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比,实现用地、用工、用能等资源要素零增长,贯通一条可持续增长的发展轨道。可以说,发展智能工业既是邯郸市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新动能、营造创新生态的必然选择。

2邯郸市发展智能工业的创新实践与突出成效

早在2014年,邯郸市凭借着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敏锐嗅觉,立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标准布局智能工业体系。通过抢抓先机、高起点规划,多方协同推进,邯郸市智能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1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

(1)科学规划,外在引领

发挥政府在智能工业规划布局、政策引导、优化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邀请了国家工信部赛迪公司研究智能工业相关政策和规划。根据专家意见,出台《关于加快全区智能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工业制造全流程再造的角度,率先推进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装备、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性电子商务等六大关键环节,引导鼓励企业结合实际对照其中某个或多个环节发展智能制造。制定智能工业发展三年滚动计划,连续3年召开智能工业发展大会或现场推进会,成功举办3届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会,大会小会逢会必讲智能工业,编印专著《邯郸市智能工业在行动》,在全区宣传推广。

(2)市场导向,内在驱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当前人力成本快速增长,外来人口流入速度减缓,“招工难”问题普遍,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的意愿迫切。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突破口,帮助骨干企业打造智能化改造示范点,实现用工需求减少、提质增效。由于邯郸市产业集聚度高,企业家又普遍具有“相互学习、相互赶超”的精神,示范点企业迅速成为整个行业的“经典案例”,引发其他企业自觉行动起来,争相效仿。立足市场内在需求,通过行业骨干典型示范,邯郸市企业发展智能工业的热情被有效点燃。3年来,预计完成智能化改造投资208.2亿元,占技改投入比重达49.1%。

2.2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

(1)从供给侧出发,提供解决方案

面对不断高涨的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我们大力做好供给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在每个重点行业打造示范性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邯郸市一大批智能装备企业成长为行业佼佼者。例如,博众精工专为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为客户节省超过80%的劳动力,工期缩减至传统方式的30%;明志科技的智能化铸造车间,大大提升了铸造行业生产制造水平,不但热交换器产品出口欧洲,还能为客户提供智能铸造装备,帮助铸造企业建智能车间。2017年以来,全区60家重点跟踪智能装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4.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o

(2)从需求侧出发,加快梯队发展

有序引导企业对标,实施智能工业“155”计划,推进示范企业、试点企业、行动企业这样的梯队建设,力争培育100家示范企业、500家试点企业,带动5000家行动企业。目前,邯郸市龙头企业对标智能工厂,骨干企业瞄准智能车间,中小企业试点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形成良好局面。全区已培育示范、试点企业600多家;建成3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数量居江苏省县市(区)前列;累计获得9个“中国制造2025”项目,走在全国区级单位前列。邯郸市企业通过智能工业技改,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能普遍增加30%以上,用工普遍减少30%以上,效益普遍增长50%左右.

3结束语

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保持先发优势,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按照既定的“路线图”持之以恒地大力推进,努力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先行区。相信邯郸市的创新实践一定会为全国提供“范本”,成为江苏乃至国家智能制造的标杆。

参考文献:

[1]沈国芳.邯郸市创新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工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8(03):52-55.

[2]刘星星.智能制造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3]唐德淼.“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33):35-36+49.

[4]未来.苏州装备制造业“瞄准”千亿级[J].中国机电工业,2016(03):100.

[5].武汉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千亿产业[J].硅谷,2014,7(16):10.

[6]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物联网技术,2013,3(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