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载体的制备及其细胞培养韦楚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一种新型微载体的制备及其细胞培养韦楚旭

韦楚旭

身份证号:445281198710203358510000

摘要:一种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新型微载体:利用葡聚糖和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反应,得到葡聚糖凝胶,即微载体,并用精氨酸对微载体进行修饰,使微载体在细胞培养液中表面带上正电荷,进而吸附细胞,使细胞贴附在表面生长。由于精氨酸酸性羧酸酯基团,这个方案为细胞培养提供了与市售Cytodex1微载体相比具更低的表面pH,理论上表面pH值可以做到7.0左右,其结果是更适宜pH的微载体。将产物初步用于VERO细胞培养,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细胞在微载体上生长良好,和目前广泛使用的Cytodex1微载体效果相仿。

关键词:微载体、精氨酸、胍基、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常常需要贴壁生长,在悬浮状态下细胞生生长缓慢,停止,甚至死亡。微载体培养细胞原理是将对细胞无害的颗粒—微载体加入到培养容器的培养液中,作为载体,使贴壁细胞在微载体表面附着生长,而同时通过持续搅动使微载体始终保持悬浮状态。它将细胞的贴壁培养变为悬浮培养,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细胞生长的表面积以提高细胞的生长密度。精氨酸(以下简称Arg)可以算为一种双性氨基酸,因为在其双键及氮孤立电子对之间的共轭体系,使得其正电殛离开原位。这个胍基能形成多重的氢键。使其在中性、酸性或碱性的环境下都是带正电。葡聚糖凝胶含有大量的羟基,且此羟基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适合作为微载体基体,利用这个性质,将精氨酸偶联在葡聚糖羟基上。

1、微载体制备

1.1微载体基体制备

1.1.1试剂规格:①葡聚糖(分子量为10000,分析纯);②环氧氯丙烷(分析纯);③Span80(分析纯);④液体石蜡(分析纯);⑤95%酒精(医用级);⑥氢氧化钠(分析纯)

1.1.2制备方法:取50mL石蜡油加入100mL的烧杯中,然后放入水浴槽中,温度加热至50℃,开启搅拌,加入1mLspan80,搅拌10min后,等烧杯内温度达到50℃,加入10mL葡聚糖溶液(浓度为20%,10%氢氧化钠),继续搅拌20min,让葡聚糖溶液在石蜡油里面形成一个油包水体系,葡聚糖以小液球形式悬浮在石蜡油中,待乳化稳定后,加入3mL环氧氯丙烷交联固化,反应20min,然后将反应温度升至75℃,继续反应40min。然后取样观察载体固化程度,取1mL样品,加入10mL离心管中,然后加入5mL95%酒精,大力摇匀,然后静置2min,去除液体,如此方法重复3遍,最后得到脱水的载体,往试管加入5mL纯化水,摇匀2min,取样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固化好的载体经酒精脱水处理之后,再吸水膨胀恢复为无色透明光滑球体,载体无裂痕。固化完成后,停止加热和搅拌,静置,待载体沉淀后去除上清,加入100mL纯化水,开启搅拌,搅拌10min,然后停止搅拌,静置,待载体沉淀后去除上清;重复以上步骤清洗载体,直到石蜡油完全去除;并用筛网筛选其中150~250μm的微球,将筛选好的微载体加入5mL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保存待用。

1.2微载体修饰

1.2.1试剂规格:硫酸钠(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硼氢化钠(分析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分析纯),乙酸(分析纯),醋酸钠(分析纯),L-精氨酸(BR级),饱和溴水(分析纯),甲酸钠(分析纯),酒精(95%,医用级)。

1.2.2制备方法:取10mL1.1制备好的微载体加入100mL的烧杯中,加入10mL纯化水和10.5g硫酸钠,以活化微载体凝胶上面的羟基,然后放入水浴槽,温度加热至30℃,开启搅拌,反应10min;然后加入5.4g氢氧化钠和1.9g硼氢化钠,然后将微载体加热至65℃,加入20mL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硼氢化钠的催化下烯丙基结合在羟基上,65℃下反应2小时,反应2小时后加入乙酸中和至pH6.5-7.5之间,以终止反应,接着用4倍体积的纯化水反复洗涤5次,再用3倍95%酒精洗涤5次,最后用6倍纯化水洗涤5次,最后沉淀去上清待用。将上面烯丙基化的微载体加入15mL水和0.25g醋酸钠,开启搅拌,然后加入2ml饱和溴水,反应继续进行5min,再加入HCOONa终止反应,搅拌反应30min,然后沉淀去除上清液。将上面的微载体加入5mL水和0.5g精氨酸,将反应温度加入至60℃,并用氢氧化钠溶液(10%,W/W)调pH至10.3,在30min和60min后测量pH值,并调至10.3,然后60℃下反应4个小时。待反应完成后,用乙酸将pH值调至6.5-7.5之间,静置10min,然后去除上清,接着依次用2倍体积的缓冲液(pH为8.0)和2倍体积的缓冲液(pH为4.0)洗涤,共8次循环,最后用8倍体积水洗涤。将洗涤好的载体加入玻璃瓶中,加入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121℃高温灭菌30min,常温密封保存待用。

2.细胞培养

2.1细胞株和培养基: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培养基为DMEM,加10%胎牛血清、0.5g/L谷氨酰胺,0.2μm过滤除

2.2载体准备:分别各称1克市售GE的Cytodex1和Cytodex3干粉,分别置于100ml的烧杯中,加入50ml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中溶胀1h,去除上清,再次加入50mlPBS浸泡1h,然后各取10ml微载体置于100ml搅拌瓶中;取10ml精氨酸微载体置于100ml搅拌瓶中。将以上3个搅拌瓶121℃灭菌待用。

2.3细胞培养:先将VERO细胞225方瓶中培养至致密单层,然后胰酶将方瓶中的细胞消化下来,平分3份,然后分别加入到3个带有微载体的搅拌瓶中,加入30ml培养基,置37℃培养箱中搅拌培养,搅拌转速为30r/min,逐日取样换液。

2.4细胞计数:取样1mL于10mL试管中,待多孔微载体沉降后用吸管尽可能多地吸出上清,尔后加入含0.1%结晶紫的0.1mol/L柠檬酸溶液,使总体积至5mL,每隔1h用吸管吹打、摇荡,置于37℃下3h后,摇匀待微载体稍沉降后,用吸管紧靠液面吸取适量液体于血球计数板上,数出被染成深紫色的细胞数。

3.结果与讨论

3.1细胞在微载体上面的贴壁

接种细胞后,每间隔半小时取样一次,测定培养液内游离细胞浓度,用接种细胞浓度减去游离细胞浓度,即为贴附在微载体上的细胞。虽然培养初期,细胞在不同微载体上的贴壁速度不同,但随吋间的延长,细胞附着率逐渐接近,接种3小时后,细胞贴壁率均可达80%以上,12小时后,细胞全部附着在微载体上,培养基内无活的游离细胞存往。

3.2细胞在微载体上面生长

细胞贴附在微载体表面后,开始扩张生长,细胞浓度逐渐增大,没有附着在微载体上的细胞丧失活力。培养120小时后细胞浓度可达1.2X106个细胞/毫升,是接种细胞浓度的5倍。由于培养初期没有出现接种细胞损失现象,微载体浓度可以进一步增大,以获得更高的最终细胞浓度。接种24小时后,所有实验组的细胞贴附在微载体表面,扩展、附着倩况良好,细胞呈明显的纤维状。培养115小时后,精氨酸微载体实验组细胞在微载体上生长汇合形成致密的细胞单层,培养基内没有裸露的微戟体存在,细胞均匀地生长在所有微载体上。实验结果得出精氨酸微载体可提供的细胞数目明显高于市售微载体。

结束语:本论文提供了一种新型微载体的制备方法,按照本制备方法得到的微载体,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贴壁细胞上明显优于市售的微载体,同等密度下的微载体培养细胞可以得到更高数量的细胞数量。在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比如交联反应时反应温度、试剂加入量等参数的优化,耦合反应时各参数的优化,这些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本文为贴壁型动物细胞用微载体提供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永新,李岩,孙殿甲.交联固化对明胶微球质量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1.

[2]张元兴,易小萍等.动物细胞培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R.I.Freshney.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技术和特殊应用指南[M].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