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大语文”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大语文”观

王雪琴

为育人而教书,这似乎是一个早已认识了的老问题,但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并非如此。常有的情景是,或是为语文而教语文,见书不见人;或是为对付考试而教语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整天带着学生围着几篇课文转圈子;或是狭隘的实用观点,使语文教学囿于“字词句语修逻”的识记,脱离生活实际。这种教学只会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与我们的育人宗旨也不相适应,只有提倡并坚定不移地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开拓语文教学的范畴,充实语文教学的内涵。

1拓宽课堂,走近生活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其实根源主要不在学生,而在于学校教学。我们给了学生多少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书看报呢?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有机会认真地去读几部文学名著呢?每学期我们开展了多少辩论、演讲、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呢?又曾几何时我们让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学习于生活呢?我们的教学常局限很小的圈子,施行的是封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又怎能教出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解开诸多束缚,拓宽教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进生活。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课堂、校园、家庭、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天然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大语文教育圈来开发这些环境资源,创建语言运用教学体系。建立大语文教学圈,就是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放到语文课的高度来规划,组建一条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构成的圈化的语文能力训练驿站,把语文技能放到这条驿道上,一站一站地滚动训练,从而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我们平时提倡开辟第二课堂,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编写刊物,搞社会调查,写影视评论,作读书心得交流,组织朗诵演讲比赛,这些虽是“传统”方法,但只要教师脚踏实地认真组织、指导,切实有序地作为语文教学常规去做,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开展“自主阅读”建设“书香校园”,让语文学习植根于经典土壤。自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可以结合本年度的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的选择读物。通过浏览性的范读、探究性的速度、品味性的精读,加以指导。掌握摘抄、写体会等阅读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阅读兴趣,自主经历读书的过程,提高阅读品味。为学生创设与书为友,与经典为邻的书香环境,让学生在博大丰富、高尚文雅的文化宝库里完善发展自我,用健康优美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总和,它的外延极其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因而语文教学要走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只有走进教材,才能学到语用经验,而只有走出教材,才能内化经验,丰富经验。要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现代社会知识的补充、扩展,还应注重帮助学生系统地去吸收我国文化瑰宝。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因此,我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课外阅读的指导,“润物细无声”,学生将不知不觉地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我确信他们能在语文、作文中体会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意义。

3学科渗透,注重整体

近年来,在整体文化观影响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不断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又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拓宽教学的领域,实现多学科融合。

作为语文课本的主体是课文,其内容也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各门学科,而各门学科知识又必须运用科学的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联系就显而易见。再者,我们虽反对狭隘的应试教育,但并不要谈试色变,我认为瞄准考试这一种教学策略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而考试的功能是选拔优秀人才。近年来的期末考试试题较重视测试考生的素质和能力,而且呈越来越重视的趋势。如果对近年考试题作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试卷越来越突出整体文化观,重视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语文试卷中会考到数学等课外等知识;语文学科在数以及其它学科中的渗透也十分明显。据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为轴心,合理地、巧妙地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渗透,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4注重立体化,突出综合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方面多侧面综合性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能力来说,有听、说、读、写;从大的体系来说又分语知、阅读、写作,从大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中还须十分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课要上得立体化,这也是一种“大语文教育”的构思。在同样的单位教学时间内,一种是单独地进行教学,一种是熔思想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二者相比较,效率的高低自不言而喻。不论是讲读课、阅读课,也不论是写作课、练习课乃至复习课等等,都可在教学目的比较单一的情况下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课由平面而立体,知识覆盖面就广,能力训练角度多,侧面多,学生可获得多方面的培养,思想情操相应受到熏陶。这样的课容量丰厚,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素质教育的天地中,“大语文教育”确实会是一条越走越宽、越走越灿烂的道路。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苗圃地,精心浇种,以校园为育林场,勤心修剪,以家庭为转移站,小心呵护,以社会为大山林,倾心培植,促成知识的丰富,技能的内化,智力的开发。有了“大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从无效中解脱出来,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行,我们也会不再发出“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的感叹,并取而代之以对学生由衷的赞赏。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