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刘碧芳

(四川省万源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四川万源?636350)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类、分析、识别,并针对性的采取管理对策。结果:“三下降”:母婴并发症下降、医疗纠纷及投诉下降、护理不良事件降低。结论:“三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肯定和表扬增多、护士责任感和积极性增强。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260-02

国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产科护理引发的纠纷案件发生率占医疗案件中第二位[1],产科护理节奏快、工作量大、内容复杂、病情变化快、应急抢救多,稍有疏忽易出现不安全因素,影响母婴双重健康,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甚至引起法律纠纷,因此结合我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如下。

1.不安全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1.1.1护理队伍参差不齐,护理人才极度欠缺?护士流失太多,每年招聘大量护士,护理队伍太年轻化,临床经验不够,缺乏应急抢救和特殊事件处理能力。

1.1.2缺乏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护士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束缚人的思维,凭经验和想当然做事,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和观察,如未到病房查看习惯写成“切口敷料清洁固定”,其实敷料已侵湿,需要立即汇报医生更换敷料。在各项护理中如观察产程、听胎心音、产后出血、婴儿护理等,观察和书写不到位,便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和抢救。在没人监督情况下,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如新生儿沐浴时水温过低导致感冒、沐浴后未进行脐部护理等。

1.1.3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足?产科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如会阴止血、缝合不彻底易引起产后出血、胎心音观察不准确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产后不及时观察宫缩易引起宫缩乏力而出血等。

1.1.4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理书写不规范?护士只关心和处理患者的治疗和健康问题,未高度重视一些具有法律效应和证据保护的护理记录,如新生儿发生缺氧窒息,只忙于抢救送儿科,忽略告知产妇和家属,或新生儿疾病筛查无家长签字,护理操作时侵犯患者隐私权或保密权,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而出现医疗纠纷。护理记录是诊断、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是护理举证的重要资料,如个别提前写交班报告、或不深入床旁了解病情凭印象记录等,使护理文书失去真实意义。

1.1.5职业防范意识差?社会的开放,性病甚多,而产科护士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羊水的机会多,是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高危群体,职业暴露危险性大易引起不安全因素。

1.1.6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不严?不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如在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无菌观念不强,抢救车及药品管理混乱、抢救设备和仪器无专人管理,埋下安全隐患。

1.1.7护患沟通不良?缺乏沟通技巧和方法,回答问题语言简单、态度生硬,缺少耐心、关心和问候,宣教不到位,如产妇紧张恐惧未进行心理疏导、疫苗接种时间和地点未解释清楚、沐浴前禁喂奶喂水未详细告知等,引起产妇和家属不满投诉导致医患纠纷。

1.2?患者和家属因素

1.2.1对医护人员过分理想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容易用较高的标志要求那些客观上难以理想化的护理人员[2],当胎心音不好或母亲患重病,也强烈要求医护人员做到母亲治愈、孩子健康,如果结局和期望值不符,便认为医院没尽力抢救和治疗,敷衍了事,出现情绪激动等。

1.2.2配合依从性不够患者及家属对入院告知不重视不遵守,产妇擅自离院,易导致胎心变化或胎膜早破等,或不听医护人员的反复强调,自己调快缩宫素的速度,导致产妇腹痛加剧危及母子安全。

1.2.3产妇自身因素如母亲本身患有疾病致产后恢复不良、重男轻女或长辈歧视、丈夫冷漠导致心情失落或产后抑郁等。

1.3?管理因素

1.3.1制度不健全?无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3.2执行力度不够?产科护理复杂繁琐,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只流于形式易出现不安全因素。

1.3.3人员不足、排班不当、缺乏对护士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1.4?环境因素?

病房拥挤活动受限、病房少住走廊暴露隐私、走廊及厕所无扶手、无电炉、微波炉供产妇热饭菜等。

2.管理对策

2.1?加强法制培训?

组织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如《母婴保护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完善各项记录,如新生儿评分、分娩记录等要准确及时填写,否则出现医护记录不符,埋下安全隐患。在重视患者健康问题同时,还要重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以达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2?完善病历书写?

护理记录是医疗文件的一部分,与医疗记录具有同步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法律作用的文件,如医疗纠纷、官司等以医疗文件作为依据加以判断和采用,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善、客观、动态的记录,是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是“举证倒置”和自我保护的重要依据。

2.3?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

多看专业书籍,参加院内及科内的“三基三严”的培训,参加多形式继续教育学习,掌握护理操作及护理常规、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应急技术等,如产后大出血抢救、新生儿复苏抢救等。

2.4?加强责任心教育,提高职业素质?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对产科护士要进行职业纪律、职业素质的教育,以真挚的感情、崇高的医德、一丝不苟的责任心、高度的同情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深入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多听病人主诉,认真完善记录书写,不用模糊不清的词“很多、少许”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好护理质量关。

2.5?加强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是相互信任的桥梁,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眼神、微笑、抚摸等都在护患交流中产生较强的效应。护士规范仪表、仪态,学习文明礼貌用语,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产妇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和害羞心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妊娠、分娩、产程的配合、新生儿护理等知识,如指导深呼吸、按摩下腹部减轻疼痛等,并认真配合参与到治疗护理工作中,加深双方感情,感到亲切、安全、信赖,减轻紧张和恐惧的发生。

2.6?加强护理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新生儿管理制度“、外出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等,一旦发生按制度有条不紊的处理;护士长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是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组织者、监督者、决策者[3]。护士长加大执行力度,实行科学排班、弹性排班、新老搭配、奖惩分明,充分发挥护士主动性和积极性;院方及护理部要支持和肯定护士工作,根据科室情况落实护士编制、保证护士福利待遇。

2.7?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告知和宣教?

加大对产妇和家属入院宣教力度,告知要遵守医嘱、遵守院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产妇离院后果及危害性,告知产妇医护人员会尽力治疗和抢救,让产妇和家属放心,对特殊医嘱和重要注意事项要不厌其烦的着重强调、反复强调,直到产妇和家属充分了解,引起重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2.8?加强重点监控?

护士长要加强年轻护士、进修护士的监控,放手不放眼;加强危急症、术后病人的监控;做好重要时段(节假日、夜班)与重要环节的人力资源安排,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2.9?加强职业防护,降低职业风险?

严格按照标准防护措施管理,接触血液、羊水戴手套,使用空针要小心传送,光线充足,禁止用后的空针套上针帽,传染病产妇接生要戴防护眼镜、袖套、鞋套等,一旦发生职业损伤,按正确的程序和方法处理[4],并完善登记、上报、追踪观察。

2.10?加强环境及设施的管理?

尽量改善病区环境和病房条件,增加辅助设施,抢救设备做到专人专管,班班交接,做到四定,以保证抢救无误。

3.小结

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增强,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产科是高风险科室,护理中极易出现不安全因素,应仔细分析各种现存的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水平和责任感,加强法律学习和职业修养,加强沟通和管理,积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为产妇提供全程、全面、优质、无缝隙护理,保证母婴安全,达到产妇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爱枝.产科护理部安全因素及相关问题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1-73.

[2]史瑞芬.护理人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9-53.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小组编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31.

[4]张爱平.护理安全现状及管理研究发展趋势[J].现代护理报,2005.504.(56):61.

[5]王俊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9:3082-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