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重型肝炎患者护理

/ 2

浅谈对重型肝炎患者护理

朱玉兰

朱玉兰(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53002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322-02

【关键词】重肝护理

重症肝炎主要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三者都对肝脏形成实质性的损坏,为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不足,导致肝脏生理功能严重受损甚至衰竭,该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明显、黄疸进行性加重等,常引起并发病有肝性脑病、出血等。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并发症,能提高重症肝炎的生活质量。对重症肝炎病人全面整体护理,可以促进康复,提高疗效。从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对30例重型肝炎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进行观察、护理,使病人身心愉悦,并发症发生少,治愈时间缩短,现总结如下。

护理

1休息及活动

重肝病人较乏力,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休息不仅能消除疲劳减轻乏力,同时还能缩短病程,使其早日康复。当人处于卧位休息时,肝脏的血流量较站立时增加50%,可使该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器官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减轻肝脏负担,缓解肝脏淤血,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一般重肝急性期患者每天除饮食、洗漱、二便外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如可按扶床站立,靠椅背静坐,室内散步,沐浴,做操等逐进活动。另外饭后应左侧卧位半小时,原因是餐后定时注意体位休息的方法,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保证肝脏获取更多的血供和营养。患者要得到有益康复的休息,护士必须运用有关休息的知识制定休息护理计划并执行。首先应满足休息的三个条件,使患者得到生理上舒适、心理上无紧张和焦虑,并保证其基本睡眠环境。护士在安排各项护理措施时,应相对集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打扰。提供安静、舒适、温馨、空气新鲜的环境是保障患者休息好的必要条件。

2饮食

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利于肝功能的恢复。肝炎患者饮食的基本准则是:定时进食,少食多餐,一昼夜以5~6次为宜;晚餐宜在睡前2h进行;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在肝炎不同时期,饮食要合理调换。而重肝患者一般都有腹胀纳呆,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腹大如鼓,下肢浮肿,所以重肝患者一般以补充机体缺乏维生素,维持正常所需的热量为宜。饮食宜清淡、新鲜、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但要注意患者的饮食量不宜过多,避免因吃得过饱而引起腹部更加不适,或因肝胆分泌过度而增加已有损伤的肝脏负担。重肝患者体虚,饮食要注意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瘦肉、鸡蛋、鱼等优质蛋白。为促进食欲可鼓励患者多进酸性水果;对有腹水用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供给无钠、低盐饮食。不能进食者可由静脉补给,以保证足够的热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的护理:静脉补给液体时勿过量,过速,以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和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要加强巡视病房,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足量优质蛋白质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元贮存,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恢复。由于蛋白质增加会使血氨增高,因此,要多吃产氨低的蛋白质食物,如奶类。大豆蛋白质与动物蛋白质混用更能发挥互补作用。有些重肝是肝胆湿热型的,症见肌肤发黄,胃脘胀满,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口干口苦,周身乏力,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时肝功能损害较重,消化道反应明显。饮食宜给清淡易消化,切忌肥甘厚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加重病情,可适量服用新鲜蔬菜、水果。饮食中的脂肪不应过分限制,以免影响机体热能供给和降低食欲,但应避免油腻的食物,特别是黄疸尚未消退者要注意。重肝患者脂肪供给过多会出现脂肪泻,而供给量太少则影响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应以植物油为宜。碳水化合物应为一天的主食,并配以新鲜蔬菜和水果。

3口腔及皮肤护理

重肝患者一般会出现频繁呕吐,不思饮食,我们应加强口腔护理,督促早晚漱口,或做口腔护理,一天两到三次,每次呕吐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可去除口臭,增加食欲,预防细菌繁殖,观察口腔粘膜病变,防止合并感染。重肝患者黄疸会进行性加重,出现皮肤瘙痒,有腹水的,会腹胀,下肢水肿,那我们要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褥平整、清洁、干燥,勿抓挠皮肤,每天用温水擦洗皮肤一到两次,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摩擦,抬高下肢,协助定时翻身,一到两小时翻一次,防止发生褥疮的发生,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4心理护理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对于肝病的难治愈性,他们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多方面压力。有人认为重视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那么重肝患者呢,处于生命的边缘,好转率很难说,心里护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心理护理主要包括语言交流、情感支持、放松疗法、音乐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日常医护人员的言行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恶劣的情绪会加重患者的不适,削弱患者的免疫机制,正向的情绪对免疫功能有积极的影响,并能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家属对患者应重视精神上的安慰,传递对患者的深情,尽自己最大努力给患者最大的帮助。情感支持对与人群隔离有孤独感的患者疗效更明显。重肝患者对生理、社会及精神的需要比健康人要得更多,医护人员应竭力予补偿,并动员家庭力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创造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理解和同情的气氛,以减轻焦虑,保持心情愉快。激发患者多种潜能,给患者举同种病治愈的例子,使患者看到自己的前景,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放松疗法渐进性地从头至脚放松,使机体处于一种松弛反应状态,产生轻松和安宁感。放松训练能够抵消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帮助个体以更健康的方式对待生活。音乐治疗是自然界声音的再现,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身体和情感,为人提供娱乐并带来美感,和谐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精神上得到满足,缓解因肝病引起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它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护理干预。中医学说表明,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肝脏喜疏泻,忌抑郁,郁闷不乐的心情对肝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心情舒畅,则肝气疏泻。同时,保持乐观和平的心态,能使肌体免疫功能正常发挥,从而,逐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使病情逐渐好转康复。所以为患者提供轻松的环境,保持愉悦、积极向上的快乐心情是治疗肝病的良药。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5消毒隔离

乙型肝炎是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为了更好保护患者家人和朋友,有必要学一些消毒防范知识予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家庭隔离,这样肝病患者就不会因担心疾病传染给家人,而产生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首先应了解HBV的病原学特点,有利于实施消毒隔离的实施。HBV在体外抵抗力很强,紫外线照射,加热(60℃)4h及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苯酚,硫柳汞等)均不能使之灭活,在干燥或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月到数年;加热(60℃)持续10h,煮沸(100℃)20min,高压蒸汽(122℃)10min或过氧乙酸(0.5%)7.5min以上则可以灭活[4]。对家属及患者的指导原则如下,对生活密切接触而又未产生保护性抗体者,应尽早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定期检查接种效果。患者应固定自己的用具,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尽量做到个人用品固定标记、公共用品定期消毒。一般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如谈话、握手等;可以参加一般性质的社会活动,但不宜献血,不宜参与饮食、幼教、血站等工作。在家中最好做到衣服分开洗、饮食分开吃(分餐制)、公共物品分开用,有条件时可以分房间住。居室地面、厕所、马桶、污物、分泌物可以使用3%的漂白粉澄清液。对于患者用品、餐具、室内表面等可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和84消毒液消毒。

6生命体征和并发症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其神志瞳孔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应每天测体温4次,因为重症肝炎肝细胞坏死时可以出现37~38℃持续低热。如突然出现高热,应及时报告医生。脉搏异常时,可出现在大出血或休克。呼吸异常可能会出现在肝昏迷、出血、继发肺部感染或大量腹腔积液压迫,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如闻到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样气味即肝臭,示病情危重。观察血压若血压明显下降,提示有大出血和休克的可能。应经常跟病人对话,注意患者的性格和行为有无异常,行为异常提示为肝性脑病的先兆。对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观察利尿效果,准确记录24h排尿量。防止并发症护理:重症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力差,易发生感染,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消毒隔离,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注意任何微小的变化;加强对排泄物和分泌物的色、性状、量的变化观察。

结论

重肝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心理负担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情顽固难以根治。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易激动等不稳定心态,作为医护人员应多给予精神安慰,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经常进行有关疾病知识指导,并鼓励亲戚朋友参与,重视疾病的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能提高存活率。

参考文献

[5]彭华仙,杨立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特点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2(12):510.

[6]章淑萍.慢性乙型肝炎生活情志及饮食的辨证施护中华护理杂志2005,8(2):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