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曹艳婷袁燚刘甜

曹艳婷袁燚刘甜(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ICU510620)

【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深静脉置管治疗的病例148例,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置管部位、留管时间过长等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留置深静脉管的危重病人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深静脉管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61-02

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接受肠外营养等治疗,留置深静脉导成为危重病人常规采取的治疗措施。由于病情急重,ICU病人常伴有多个器官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I)[1]。导管相关性感染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是造成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148例接受深静脉置管治疗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深静脉置管病例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6例,女性62例,年龄16-92岁,平均年龄54.7±13.4岁。其中颈内静脉49例,锁骨下静脉46例,股静脉53例;留管时间2-32天,平均留管时间14.7天。

1.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符合下述3条之一即可诊断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漫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非外在因素所致的疼痛性、弥漫性红斑;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1.3采样方法

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时予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在无菌操作下拔出导管并剪下导管尖端(约5cm长度)置入血培养皿中做细菌半定量培养,同时从2个独立外周静脉部位采集血标本做细菌(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培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RI临床情况

38例CRI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8例,严重腹部外伤6例,脑血管意外4例,恶性肿瘤17例,脑外伤2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1例。CRI患者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时间15.37±3.87天;非CRI患者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时间7.21±4.21天,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穿刺部位、留管时间与CRI关系

比较三处不同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股静脉最高(33.96%),颈内静脉(24.49%)次之,锁骨下静脉(17.39%)最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留管时间,留管时间14天内与超过14天的患者比较,三处不同穿刺部位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穿刺部位、留管时间与CRI发生率比较(n=148)

3护理措施

3.1加强ICU病房的感控

进出危重病房的人员应更换衣、鞋;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定期扫除、定时通风;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设置隔离单间,收治严重感染、创伤病人;危重病人实行专人责任制护理;交叉治疗或护理时必须先更换手套、洗手。

3.2注意连接装置的无菌操作

用无菌治疗巾铺盖导管连接装置,保持其处于相对无菌区域内。对静脉输液管道,24小时更换[2]。输液接口处的肝素帽、三通管进行严格消毒,使用棉签蘸消毒液后消毒输液接口,以一定的机械力去除细菌,才能连接输液器。对接头处的各项操作如进行输液、给药、抽血及输液泵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3]。

3.3加强穿刺口局部护理

⑴每日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纱布或3M透明敷贴固定。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更换敷料间隔时间与感染率有密切关系[4]。无菌纱布敷料应每日更换1次。3M型消毒薄膜固定留置导管,换药1次/周。但有渗血及敷料污染或潮湿、松动必须立即换药。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抗菌敷料覆盖穿刺点[5]。⑵定期用无菌棉拭子涂抹穿刺点送培养,动态观察有无细菌定植,为更换置管部位或拔管提供病原学依据。⑶保持插管部位干燥,及时清理呕吐物、分泌物等污染。对股静脉置管伴尿失禁病人,如尿液浸湿敷料要及时更换,留置导尿病人尿管应固定在对侧床边,以免污染。气管切开病人要及时更换辅料,避免分泌物沿固定边带污染颈内静脉穿刺口;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尽量避免作颈内静脉穿刺。⑷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红肿,并作记录。

3.4保持导管通畅

每日治疗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对静脉输液时间长,液体的浓度较大者,应增加冲管盐水至20ml以上,也可使用CLC2000型静脉输液器,利用其安全接头的正压作用,防止血液返流,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6.7]。如导管阻塞可采用3000~5000U/ml尿激酶2ml,反复注入、回抽,将尿激酶在导管内充分混合后夹管,2~3小时后抽出。

3.5预防血栓形成

⑴对长期卧床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病人,股静脉置管后需定时活动下肢,每次20分钟,以防血栓形成。⑵对癌症病人尽量避在股静脉置管,因癌症病人呈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继发插管感染。⑶对于停止输液的病人,应及时拔出导管,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⑷输液过程中液体不应低于穿刺点,以防血液返流后凝固堵塞管腔,继发插管感染、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3.6交接班严格检查导管状况

每班交接时必须检查导管置入的深度,并记录;检查导管连接装置有无松动、脱落、打折、牵拉;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注意患者有无发热及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血、污染或分泌物,发现异常时及时、详细记录,并报告医生。

4讨论

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CVP监测及静脉高营养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大大减少了护理的工作量。随着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局部和全身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也相应增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48例深静脉穿刺病人,发现导管相关性感染多发生于严重基础疾病,重大外伤打击以及免疫抑制的患者身上,对于有上述易感因素的病人需加强护理。针对置管操作,优先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该部位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机会相对于较低。抗感染治疗尽量按照药敏结果用药,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应控制在2周内。如患者突发寒战、高热、体温在39℃以上,即使局部无临床症状,只要置管时间超过48h,也需要考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ICU患者多为重症患者,一旦出现感染性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留置深静脉管的危重病人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单荣芳,孙华,李峰.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85.

[2].杨小艳,武礼琴,杜丽.深静脉置管相关护理[J].农垦医学,2003,25(5):381-382.

[3].熊剑秋,冯波,沈翰.中心静脉穿刺部位敷贴护理与感染率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2):2129-2130.

[4].黄新武.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运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74-75.

[5].吴碎秋,吴海珍,闵小彦.银离子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5(21):1970-1971.

[6].贺联芳,薛岗.化疗病人应用CLAVE静脉输液接头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6):65.

[7].何续逊,孙雪琴,夏月琴.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的用途及价值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