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 1

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杨家富李丽任海燕黄成彬历茂刚

杨家富李丽任海燕黄成彬历茂刚(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283-02

自从1901年Hirschmann首次用改制过的膀胧镜检查鼻窦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形成了当今的鼻内窥镜手术。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对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取得一定效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50例住院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19-63岁,平均41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鼻塞、流脓涕、头昏、头胀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术前均作冠位鼻窦CT扫描,证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有程度不同的炎症表部分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

1.2术前治疗①糖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片30mg,晨起顿服3d;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治疗3d,2次/d。如有条件可适当延长;②术前3d起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静脉注射洛美沙星0.4g或氟罗沙星0.4g;③术前1d应用氨甲环酸0.5g静脉注射。

1.3麻醉方式局麻用1%丁卡因30mL+肾上腺素6mg的浸润棉片行中鼻粘膜表面麻醉两遍;鼻窦CT提示病变范围较大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加局麻。

1.4手术方式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切除钩突、筛泡,切除息肉。根据不同病情开筛或全筛窦、蝶窦,必要时扩大上颌窦、额窦或自然开口。伴鼻中隔偏曲者同期行鼻中隔矫正伴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或甲骨折外移术,中鼻甲息肉样变者切除中鼻甲缘,泡性中鼻甲切除气房外侧壁,保留内壁及其者的泡内黏膜。尽量保护正常鼻黏膜,特别是上颌窦口周围。

1.5术后处理①术腔填塞:术后单侧或双侧总鼻道填塞膨胀海绵。如同时行鼻中隔或下鼻甲手术,总鼻道填塞膨胀海棉。术后2d后抽出术腔填塞物,隔日清理鼻痂,②冲洗:0.9%生理盐水500mL冲洗术腔,术2d后取出填塞物开始冲洗。局部持续使用糖激素喷鼻剂喷鼻3月;③术后复查及用药: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6月,全身应用头孢二代抗生素1周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2片2次/d,2周。定期清腔痂皮、小息肉、囊泡、肉芽组织等,分离粘连的创面。

2讨论

2.1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应用足量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鼻息肉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前能减轻术腔水肿,控制变态反应发生,为术中创造更好手术环境,术后能控制各种临床症状,并有效减少和缓解术后的复发。

2.2手术中相关处理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及上颌窦口的处理。改善鼻窦引流及最大程度保留正常鼻腔粘膜一直是鼻窦炎手术的重要原则。与窦口的开放程度相比,窦口周围黏膜表面的纤毛运动功能更为重要[1]。因此,在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得到纠正并保证窦口鼻腔移行部的引流通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窦口周围黏膜的纤毛运动功能是鼻内镜微创手术的基本原则。过大的窦口也会改变上颌窦内正常的微环境[2]。因此,在手术中不是单纯的将窦口开大为好。并且术中同期纠正了鼻腔异常解剖,改善了窦口的引流及鼻腔的引流,从而提高了手术效果。

2.3术后处理功能性鼻窦外科应用多年,手术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术创伤也明显减轻,但在术后填塞方面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方法。对伴有鼻中隔偏曲者,本研究采取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鼻内镜术后处理及复查非常重要。术后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及纤维素性分泌物影响鼻腔通气、窦口的引流及鼻腔粘膜的修复,时间过久将造成术腔粘连、窦口闭锁,导致疾病复发;在手术早期术腔处理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进行术腔清洁。鼻内镜手术后粘膜完全恢复约需3-5个月的时间。因此在术后及时清理鼻腔血痂及分泌物,给予鼻腔冲洗,并同时应用1%麻黄素及小儿鱼肝油滴剂滴鼻,防止鼻腔粘连。配合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综合治疗,保持鼻腔引流通畅,恢复鼻腔鼻窦通气与黏膜纤毛有序活动,促进黏膜再生和术腔上皮化。患者术后两周复查1次,随访半年到1年。

参考文献

[1]刘铭,韩德民,周兵等.鼻腔-鼻窦手术中的微创外科体会[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9(3):140-141.

[2]马有祥,于德林,邢志敏.内窥镜鼻窦手术1268例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1):29.

[3]周兵,崔卫新,王丹妮等.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物的选择及效果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4,10(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