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生化检验中肝素抗凝血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急诊生化检验中肝素抗凝血浆的应用

吴长发

吴长发

武汉市洪山区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目的:探究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电解质检验中各项数据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56例行生化检验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28例患者。参照组患者采取真空普通管抽取3ml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检验,实验组患者采用真空肝素抗凝管抽取3ml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浆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含量,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检验结果中的K+含量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Glu的含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Na+、Cl-、Cr、BUN、AMS、Dbi、CO2CP、Tbi、CHEUA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生化检查过程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检测速度快,能够有效避开血液凝固情况,将标本及早分离,降低溶血的发生率;血浆钾的测定结果能够将人体的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同时要关注钾离子浓度与血糖浓度差的纠正。

【关键词】肝素抗凝;血浆;门诊;生化检查;结果影响;离子浓度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676-02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与不良饮食造成急性病的发病例数不断增加,为临床的急诊急救带来了挑战,因此精准迅速的诊断可以为急诊患者的及时救治起到积极作用[1]。传统的急诊生化分析都是应用血清样品进行检验,所需时间较长,而肝素抗凝血浆是可即刻进行离心得到测定结果。本文为了探究及时有效的急诊生化检查方法,对于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部分行生化检验患者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检验方法,且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3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56例行生化检验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28例。实验组患者中有22例,女患者6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为(36.7±5.7)岁;发病时间为2--20h,平均发病时间为(6.2±2.3)h;其中有9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症状,11例患者表现为关节肿痛,3例患者为皮肤荨麻疹,其余5例患者为其他症状。参照组患者中有23例,女患者5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37.5±5.9)岁;发病时间为3--22h,平均发病时间为(6.6±2.5)h;其中有10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症状,10例患者表现为关节肿痛,2例患者为皮肤荨麻疹,其余6例患者为其他症状。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接受的急诊患者,经血常规检查与凝血功能检查无异常,转入其他科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以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56例急诊患者均在正常生理状态的条件下,抽取3ml的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查。之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实验组血浆与参照组患者的血清应用贝克曼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测定。

1.2.1参照组患者血样处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置于真空普通管中,并使管中血液在室温状态下凝固,等待样品凝固后要将其在温度为37摄氏度的水浴箱中停留20min左右,之后进行15min左右的离心处理,将血清分离出来,离心速度保持在3000r/min即可。

1.2.2实验组患者血样处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置于真空肝素抗凝管中,并将肝素抗凝管轻柔地翻转摇匀,目的是为了将血液与肝素钠充分接触并混合,达到一个抗血液凝聚的效果,之后进行15min左右的离心处理,将血浆分离出来,离心速度保持在3000r/min即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钾(K+)、钠(Na+)、氯(Cl-)、葡萄糖(Glu)、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肌酐(Cr)、淀粉酶(AMS)、直接胆红素(Dbi)、总胆红素(Tbi)、胆碱酯酶(CHE)、尿酸(UA)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所有患者的测定数据,应用SPSS21.0数据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并以(±)表示,以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的血样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的K+含量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结果的Glu含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结果的Na+、Cl-、Cr、BUN、AMS、Dbi、CO2CP、Tbi、CHEUA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肝素属于一种分子量为15000左右的硫酸黏多糖,可以通过对凝血酶以及抗凝血活酶的活性及形成的抑制作用,而阻碍血小板聚集。近几年来由于急诊危重患者逐渐增加,肝素在急诊生化指标检验的应用也逐渐趋于广泛。

在急诊中,对于检查结果的等待时间过长极易引起患者抢救时间受到延误,增加了患者的疾病痛苦以及生命风险。肝素抗凝血浆能够将血液凝固的过程有效避开,使患者的检查结果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更重要的是使检验值更为精准[2]。近年来,多数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应用血浆取代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验。血酶和肝素相结合,可以提高肝素抗凝血酶的作用效果,同时对于凝血酶形成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阻碍血小板的凝集作用[3]。在肝素凝血中存在着一定量的硫酸基团黏多糖,在抗凝血酶与其相作用以后,能够增强凝血酶活性以及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4]。目前,检验人员通常为缩短检验结果的等待时间将所得结果快速反馈于临床,通常应用肝素抗凝剂进行血液样本处理。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显示,钾离子浓度差异较大(P<0.01),而氯(C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肌酐(Cr)、淀粉酶(AMS)、直接胆红素(Dbi)、总胆红素(Tbi)、胆碱酯酶(CHE)、尿酸(UA)等情况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检验结果的钾离子含量比较差异显著是由于在血液的凝固过程中,血小板受到影响而遭到破坏,而存在与血小板中的钾离子被释放,从而致使参照组的血清钾高于实验组的血浆钾。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血浆葡萄糖高于参照组的血清葡萄糖,者主要是由于在血液的凝固过程里,红细胞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糖[5]。因此,在在急诊生化检查中的肝素抗凝血应用时,要注意纠正钾离子浓度与葡萄糖浓度。

以往的常规生化检验是采用血清的方式,但是由于血清得出的参考值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参考依据[6]。而多数研究已经表明,血浆钾可以更接近于患者的体内真实情况。在血液的凝固过程里,血小板的钾离子被释放出来,使血清钾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当血清的分离时间过长时会增加其中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增加红细胞内钾离子的渗出量,会使细胞内的钾离子与细胞外的钾离子出现交换情况,最终引发血清钾浓度要明显高于血浆钾浓度[7]。另一方面,由于血清里的蛋白质物质含量比较少,而在血浆内的含量比较多,也会对钾离子浓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8]。

综上所述,在门诊生化检查过程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检测速度快,能够有效避开血液凝固情况,将标本及早分离,降低溶血的发生率;血浆钾的测定结果能够将人体的情况准确反映出来,同时要关注钾离子浓度差的纠正。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可以为病情危急的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增加患者的生命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秀英.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7):26-27.

[2]刘向军.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对电解质等检验数据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7):161-161,164.

[3]时芳芳,秦东春.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9):1230-1231.

[4]刘天淑.急诊生化检验采用肝素抗凝血浆可行性探讨[J].现代养生B,2014(7):176-176.

[5]祁晓婷,王丽莉.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检测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33.

[6]王银玲,周立平,王齐晖等.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127-3128,3130.

[7]黄浩,戴芳,黄玲莎等.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54项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对比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5):2040-2041,2044.

[8]陈泽恒,甄品悦,黄小玲等.血清钾与肝素抗凝血浆钾的测定结果对比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