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临床体会

/ 1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临床体会

孙建华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临床体会

孙建华(铁岭市中心医院烧伤科辽宁铁岭112000)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099-02

2002~2008年10月,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25~55岁。其中外伤导致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胫腓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3例,足背慢性溃疡肌腱外露2例,足跟部瘢痕疼痛1例,病程1.5月~2年。

1.2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走行恒定,变异较少,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在小腿中段合成腓肠圣经,其伴行营养血管也汇合与腘窝中间皮动脉共用形成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在小腿下1/3该动脉发出许多细小分支供应相应区域的皮肤,大多数伴行动脉下行至踝部,在外踝后上方4cm处腓动脉穿支与神经伴行动脉或动脉网广泛吻合,皮瓣的旋转点即是血管的穿支所在部位。

1.3手术方法

手术在大腿上气压止血带下操作,以腘窝中点至外踝后缘内侧连线为皮瓣中轴,根据受区所需皮瓣大小及蒂旋转的长度在该中轴这设计皮瓣,皮瓣面积设计遵循整形技术“逆转设计法”皮瓣面积大于缺损面积约10%,采用“S”型切口。切开皮瓣蒂部皮肤,锐性分离皮下后,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包括在蒂部内,注意在神经及伴行血管两侧保留1.5-3cm宽的筋膜组织,切取皮瓣越大,蒂保留越宽,再切开皮瓣远端将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切断结扎,皮瓣在深筋膜下掀起时,将皮肤与深筋膜缝合,保证其血管网的完整性,并要顺着神经血管束向蒂部锐性分离,勿使神经血管束脱离皮瓣,这样形成了以该神经血管束为中心的皮瓣旋转90-180°,经切开的皮肤转移至受区。皮瓣切取范围4cm×6-12cm×10cm,供皮直接缝合或皮片移植覆盖。

2结果

本组18例完全成活,一例皮瓣术后远端血运差,部分坏死,经多次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经4个月至15个月随访,外形良好。

3讨论

3.1皮瓣的优缺点

3.1.1本皮瓣解剖位置恒定,皮瓣设计灵活多变。

3.1.2皮瓣血运丰富,血管蒂位置恒定,可靠。

3.1.3皮瓣切取面积大,可修复的范围广且厚度均匀,外形美观。

3.1.4供区相对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

3.1.5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并不需要吻合血管,手术失败风险明显降低,手术可一次完成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减轻

病人经济负担,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3.2临床注意事项

3.2.1需要注意的是彻底清创,尤其是死骨及严重挛缩的失去负重功能的瘢痕组织的清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

3.2.2制作皮瓣时要确保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包含蒂部内,保留足够宽的深筋膜。

3.2.3皮瓣转移时注意蒂部不能扭曲受压以免术后皮瓣血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