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七“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关注七“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赵永华

赵永华(河北唐县罗庄乡西罗庄小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226-01

摘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最关键的是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即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师生之间的亲和度,课堂氛围的自由度,教学内容的整合度,课堂训练的适合度,知识内容的延展度,以及知识能力的迁移度。

关键词:关注;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构建,涉及因素众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对此,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关注。

一、注重学习过程的参与度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能是课前预设的程序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思维应该是贯穿整个课堂进程的,应该是旺盛和活跃的。

(一)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活动。

课前预习可以作为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活动。要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来做,不仅要关注“预习什么?”还要关注“怎样预习”的指导,更要关注预习结果的使用,确实让预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研读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文本,让学生潜心会文,默诵涵咏。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从不会问到会问,从无疑而问到有疑而问;极力推崇问题课堂,没有学生疑问的课堂不能算是好课。

(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静思默想是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和理性批判自我过程,每个问题我们都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白”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有深度和广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走进语文,爱上语文,就会享受思考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坚决杜绝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的现象出现;反对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时,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的现象;反对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学生没有教师有效指导的现象。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四)强调对话与交流。

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生本以及学生与自己的多元对话的过程,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师生、生生的讨论与交流,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要注重学习进程中对文本的圈点批注和精彩见解的及时记录,注重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写的能力培养。因为“写”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亲历亲为,需要深度走进文本,深入思考问题,积极组织语言,进而集体交流与讨论,从而促使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亲和度

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师生关系的亲和,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畅所欲言,使师生间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愉悦、欢快、和谐、合作的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范围。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另一方面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落为听众。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充分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三、课堂氛围的自由度

充满自由欢快、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我们的课堂要一改过去纪律严明,正襟危坐,没有轻松,没有幽默,没有欢声笑语,没有神采飞扬,没有争辩,没有质疑的局面,构建自由欢快、轻松愉悦的课堂,这是我们每一节课都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教学内容的整合度

阅读教学是反对肢解文本的,反对把字、词、句脱离文本,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肢解分析的。我们要强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感悟,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分析原则。

五、课堂训练的适合度

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是学生的练习和实践真正落实到位的课堂。要遵循“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理念。教师的责任不是在教,而是在是指导学生学。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观察、模仿、体验,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得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课堂进程要贯穿训练,且训练也要有老师适时和恰当的指导。

六、知识内容的延展度

在注重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由课堂向社会生活的延伸,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把拓展延伸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课题专门研究。

七、知识能力的迁移度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自有其编排的特点,所有知识点、能力点一般都渗透于教材之中,并相对集中于各单元教学的内容里,而且单元课文之间有较强的可比性。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单元课文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再对这些知识点、能力点进行比较异同、综合归纳,使之有机组合,形成共有的因素。还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设置与单元课文相关或相近的美文,让学生与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在课内学习的这些知识、技能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充实,达到熟练的程度,逐步形成能力。

当然,要建立高效的课堂,仅仅靠关注以上七“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激情洋溢的投入,需要注意随时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能让教者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