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在胃镜诊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合作原则在胃镜诊疗中的应用

罗娟陆丹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目的通过合作原则的使用,使得患者依从性提高,同时护士语言得到规范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制定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及方式准则具体方法,给予患者进行规范语言、行为服务。结果:观察组依从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率、违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护士的语言运用需要提高。

关键词:合作原则;胃镜;依从性;满意度

“合作原则”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来的。其包含四条:一是“质量准则”。二是“数量准则”三是“相关准则”四是“方式准则”[1]。胃镜检查是当前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治疗消化道疾病最牢靠、高效的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3]。但临床上多数患者对胃镜检查时的插胃管产生很大的畏惧和恐慌心理,造成患者对胃镜检查的依从性大大降低[4]。所谓“合作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为此,本文于2013年6月到2016年年6月对胃镜患者实施合作原则交谈,并探讨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临床选择病例准入条件1、签署自愿参加本次项目调查的患者。2、年龄在18周岁到60周岁。3、本文调查的时间内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1次以上的患者。4、在桂柳话或者普通话上可以正常交流。剔除条件:1、年龄小于18周岁或者大于60周岁。2、官方语言普通话交流障碍者。3、不能签署伦理委员会的告知书。4、超出本文调查的时间范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术前对患者讲解内镜诊治的注意事项,并对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已取得患者配合。具体措施如下:(1)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需求,采用热情、通俗易懂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并应向患者讲解内镜诊治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应向患者介绍使用麻醉的必要性、安全性、患者要配合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式。为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提问,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取得患者信任。(2)治疗中:医务人员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插管过程中并密切留意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等候的家属,避免等待时间延长,造成家属情绪不安;(3)治疗后:患者麻醉苏醒后采用患者易于理解的语言向患者内镜诊治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立刻告知医生处理。

观察组根据合作原则,制定对应方法。

1.2.1质量准则

严守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把控管道的质量和消毒隔离、每个月一级、二级、三级护理质量评析会、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报告、护理投诉处理报告及不良反应的护理等会议的护理记录。

1.2.2数量准则

主要内容有:把握每天工作总量,同时注意危重患者及依从性差患者的护理安全。制定超量工作时应急措施及操作规范。记录每例依从性效果。

1.2.3相关准则

主要内容在科室文化上,制定相关沟通的语言行为规范和禁止语言的内容设定。建设胃镜检查文化内涵,在公共区域放置相关知识的宣传,安排主管护师对新进护士、科室护师的语言培训。在病人收集资料前,签署有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的患者告知书,同时患者及家属同意签字、画押方可收集相关资料,发放相关资料内容。确定语言为官方规定的普通话。

1.2.4方式准则

对新进护士进行场景的模拟实验,同时以更换身份,给护士切身进行体会患者的心理,从而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

2评定方法

2.1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依从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分析(例,%)

3讨论

3.1规范诊疗活动的语言规范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现在社会中,有众多伤医事件,80%左右由一句话语引起[5]。规范行业语言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问题的源头通常最接近问题的根源。医疗行业不同于任何一种行业,注定它必须产生一种不同其他行业的语言,侮辱性语言、挖苦性语言、威胁性语言、指责性语言、压制性语言[6]在行业里不少见到,甚至个别医护人员对此漠不关心、毫不在意。在病人印象里,医护人员用语不当,往往是冷漠无情的体现。在本文诊疗例数中,确定语言方式方法及内容,患者满意度提高,依从性提高,足以证明语言的规范的作用所在。

3.2相关准则执行需要细化

在实施合作原则指导工作时,对于相关的准则则需要详细,具体,例如,与语言方式为普通话,不是说本地方言,不方便交流,并且有很大的差异性[7]而作为官方语言,对有些医疗名称有双方的认知。当然,本地的方言对于地方的医院来说,会是更好的选择。相关准则应制定有相同的告知制度,同时考虑病人个体差异性,操作过程的语言内容等。

3.3质量准则是不变的话题

质量是生命线的保证,特别是合作原则首要要求。语言质量的要求通常会体现在满意度上,在亲和力中,和个人的性格有关。南丁格尔曾经有言在自己尽心尽责的工作中,要尽量以减轻伤病员的痛苦和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效率为准则。

3.4护士语言应用需要提高

医学语言不同于别的行业,需要医护人员不但要遵守原则,更会使用礼貌原则进行交流,使得患者觉得自己是被关心、被关切的。有关文献表明[7],在临床工作,语言则是工作的利器,而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则不是那么会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临床中语言应用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沈阳、贺阳.语言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9(1):215-217.

[2]林爱华,张春菊等.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护理.2016,5:157.

[3]汪颖.优质护理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04:158.

[4]张雅宁.胃镜检查中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96.

[5]韩杰.一个电话引发的悲剧[M],风雨人生.2015,12:25-27.

[6]丁广亮.做最好的护士[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1:84.

[7]巨瑾.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J],语言研究.2016,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