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侯凤国

侯凤国辽宁工程职业学院1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包括教学硬件方面的实训场地建设,教学软件的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改革措施,倡导“工学结合”,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则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需要联系实际,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一套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认清形势,把握好高职教育的发展机遇

高职教育也即高等职业教育,它是由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来的,该《决定》中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高职教育走向了正轨。在短短的几年里,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并且在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同步增长的情况下,高职的发展略胜一筹。据统计,2008年,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51%,第一次超过了本科院校,成功的打下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无疑体现出了高职教育这一新兴教育的强大生命力。2010年,我国出台了新世纪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勾画了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蓝图,《纲要》中还明确的指出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更为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后的职业教育不仅能得到政策的支持,更会以强大的发展潜力赢得人们得认同,高职教育将成为今后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二、高职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目前形成一种不良的运行模式,即教师和学生不能良好的配合,这严重的制约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教育要培养应用型、懂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已办不久或新办的院校,并且招收的学员一般为高考中第四批录取的学生,该部分学生的自身素质较差,大多数没有较好的理论功底。所以不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学生素质方面都有着很多的问题。高职教学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首先,没有完善的实训设备,实训设备是高职教育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设备的短缺、不足造成了高职教学不能正常运行。其次是师资力量的薄弱,面对一批批高职学院的涌入,可用的教师资源严重不足,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原来技校、中专教师和新毕业的大学生,这给高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所以不论从教师数量还是教师能力方面来讲,高职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难度都较大。这两个方面造成了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即软硬实力都较差。

三、高职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质量实训场地的建设

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要属实训教学,它是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把握“高技能”这个特点,这个特点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其中校内实训场地可以根据专业的性质特点进行模拟演练,校外实训可以通过根据地区特点和专业特点进行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校企联合,实现工学结合、学员的顶岗实习,在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场地的时还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校内实训场地建设应根据市场和学院发展的需要,按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做出建设规划书。使建设的实训场地既要满足当前院校对人才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还要考虑其可持续性,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要有规划,有目的、合理的建设实训场地,防止乱建实训场。

2、学院应对建设的校内实训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促使实训基地稳定健康的运行,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填充实训场地设备,完善实训场地,建设出一流的实训场地。

3、完善校企联合,以指导学校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中科学组织技能训练。对于投入成本大、技术更新快、对其他能力培养支持不大、企业可以通过岗前培训完成的技能训练,可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中或学生到企业后完成,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然学生到企业中去,从实践中学习,实现在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教学模式。

4、建设集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实现、发挥共享作用。

(二)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教师的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素质。2、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保证新增教师质量。3、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再学习工作。

(三)教材建设

高职教材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充分吸取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在探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二是建设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符合本校自身特点的、适应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的教材;三是建设一套属于本校实训设备实训任务的实训指导书,完善本校的实训工作。

(四)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施高标准教学质量的前提要求,好的制度必将在教学工作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培养出更优秀、更突出的技能型人才,教学制度需要涉及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完善教学制度的问题:

1、教学运行管理,做到教学有“法”所依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制定并执行年度或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学周历、课程表、考试安排表。要有专门负责人负责检查日常执行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每门课程(理论课、实训实习课程)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做到教学有“法”所依。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大纲必须详实具体。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大纲。

2、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教学准备情况、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师教案、检查性听课、召集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评教评学意见、检查教学计划执行及完成情况、试卷分析等。教学检查的形式分为日常教学检查、定期教学检查(包括期初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工作检查)以及专项教学工作检查,通过全面检查制度的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实时的跟踪教学质量。

3、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合理的、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刺激教师综合实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师资的整体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5(2)

【2】施国荣.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3】陶颖.浅论科研对高职高专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J].开封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