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药效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探讨中药炮制与临床药效的关系

赵祥瑞

赵祥瑞(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摘要】分析中药炮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药效作用。从药物分离、制取、加热制、加辅料制等方面分析了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药炮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药效,能够将药物的毒性降低、毒副作用减弱,增强药物功效,值得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药效;毒副性[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2-02

中药炮制在我国中医文化中具有十分独特的研究价值,其前卫的技艺可以利用多样性的炮制方法将药物的性能给予一定程度的提高,以此将临床药效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药炮制具有着丰富深刻的历史意义,并且历代的中医学者都在日益研究,将炮制的方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其中明代医者陈嘉谟就已经较为深刻的在《本草蒙笙》中将多种炮制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记载,这同样证明了中药炮制在中医文化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1]。笔者通过多年的中药炮制经验并且结合药效与临床效果,对中药炮制与临床药效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现报告结果如下:1提高药物纯度,确保用药质量1.1药用部分分离对药物作用进行分析,不同部位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此作为分离依据来保证药效能够最大化的发挥与体现[2]。例如麻黄的茎与根就需要进行分离处置,在药理作用中麻黄的茎具有高效的发汗解表作用效果,而其根部却是收敛止汗重要药物成分,二者若是不分开使用就会因各自发挥的效果相互拮抗,完全起不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同样道理莲子的心与莲子肉也需要分离,二者的性味差异较大,莲子心的主要功效体现在清心去热止血,而莲子肉的主要作用则是是健脾益肾,养心凝神,一个以清为主而一个以补为主,自然临床疗效会显示出差异性。以此可见中药成分中不同的药用部位若是能够准确分离能够将临床药效最大化的体现于发挥。

1.2剔除非药用部位将根、茎、皮壳、心、核、枝梗、毛、瓢、芦、足、翅、残肉、头尾、皮骨以及杂质等非药用部位去除掉后将药用部分合理适量的进行调配,以此避免在使用时出现副作用的几率。较为有代表性的药物为巴戟天,它的木心就是一种非药用部分,如果不能够将其去除掉就会直接影响到用药剂量,进而会使临床药效产生影响效果;除此之外人参的芦头在药用过程中也是必须要去除掉的,因为它会导致服用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对服用者形成一定的伤害。

2炮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炮制与临床药效的关系十分紧密,临床中经过加工炮制的药物其毒性会有效的被降低,在服用时的副作用发生率也会减轻,同时炮制过程能够将药性变得缓和,进而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功效和作用方向,将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且中药炮制对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保护作用同样十分明显,而临床中常用的炮制方法以炒(烫)、蒸、煮、锻等最为广泛。

2.1临床用药安全性中药炮制过程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防止服用过程中出现毒副作用,可以将临床中用药的安全性施以保障作用。例如临床中常用的中药成分马钱子,他的质地相对坚硬,在其表面覆盖有密集的细绒毛,剔除它十分的困难,因此只能将其外用。但是如果经过油炸或是砂炒(烫)等过程后,它的质地就会变得较脆,除去表面绒毛也不再困难,极易进行粉碎处置,在炮制过程后它的毒性作用就明显的降低了,并且在剂量适宜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内服,其主要的作用功效为祛瘀止痛以及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经过具体分析可知,士的宁作为马钱子碱的主要成分,而炮制过程中会使马钱子碱的醚键出现断裂开环现象,转变为与之相应的异性物质以及氮氧化物,然而被转化的异性物质的生物碱毒性都会减弱,将其对服用者的伤害性降到最低。由此可见,中药炮制过程可以将药物毒性有效控制并降低,对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做出了充足的维系。

2.2提高用药广泛性很多资料显示性味偏盛的药物成分在临床应用中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临床中较为常见和使用的姜作为研究对象,生姜具有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对于风寒患者可以有效的减轻高热、咳嗽等病情,同时还有解毒的作用,主要针对于天南星、半夏以及鱼蟹等。而干姜的性质属于温中,可以温肺化饮,针对于脾胃受寒或者是虚寒所导致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3]。对其进行炮制后可以缓和药性,起到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并且还能将其强烈的辛燥性减弱,若然没有干姜的温里之力迅猛,但是可以将作用效果持续更加长久。对其进行药理作用分析表明炮制过程能够将药物的药性合理减弱,更适合临床中的应用。

2.3改变药性,提高临床用药疗效在炮制过程中,若是有针对性的加入辅料可以将药物原本的药性进行改变,进而使其发挥全新的药效。很多中药制剂中都会应用到白芍,对其进行药理分析可知生白芍能够养阴敛阴、平抑肝阳;而酒白芍则体现出降低酸寒的作用;醋白芍则入肝收敛;炒白芍的性味较为缓和,主要功效以养阴敛血为主;然而土炒白芍就会将其柔肝和脾以及止泻的功能一定程度的增强;除此之外白芍炭对于止血的作用效果同样非常显著,展开动物实验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白芍炒炭可以将凝血时间缩短为用药前的一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以说明对于同一药物,给予其不同的炮制方式就可以挖掘出药物多元性的潜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的疗效作用,还能够将药物成本进行开源节流之效。

2.4杀酶保苷,维持药效的稳定性很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都属于苷类,自然也存在能够将苷分解的酶,例如在苦杏中就含有苦杏仁苷能够起到止咳平喘、若肠通便的作用效果,若是不对其进行炮制作用,其内部的苦杏仁苷就会被其相应的分解酶进行分解转化,使其成为糖和苷元进而失去原本的药理作用。除此之外,苦杏仁苷的性质十分不稳定,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贮存过程中就要严格的控制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防止苦杏仁酶发挥分解作用以此减弱药效。所以在炮制过程中一般选用煮沸法或是蒸制法,既可以起到破坏酶成分的作用还能够将苷保存在药物内,可以将治疗效果有效的提高与增强。

3讨论中药炮制的宗旨与目标就是为了将药物的药效合理改善和提高,以此来实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而通过炮制方式进行药效提高一般都是通过改变药物的自身结构和化学组成成分来实现药效的提高,或者是将药物自身药用成分的溶出率有效提高,所以在炮制方式的选择上也都是遵循以上的原理进行选择的[4],如制霜炮制、辅料炮制、高温炮制等。笔者同样认为要想更好的将中药炮制效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就需要增加临床实践经历的结合,熟悉炮制的原理以及每一种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在考虑药物自身作用与功效的同时还需要分析药物的优劣程度,这样才能够将炮制效果理想化。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药效,不仅能够将药物的毒性降低、毒副作用减弱,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准确有效的增强药物功效,为中医的临床应用和治疗带来了积极促进作用,值得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1]孙建丽.浅谈中药炮制与药效的关系[J].光明中医,2011,26(3):607.[2]曹宏伟.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5):550-551.[3]张霞.浅谈中药炮制与临床效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69-70.[4]王力磊.对中药炮制影响药效有关问题的探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