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放疗后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 1

肿瘤患者放疗后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刘玉爱牛钰芳张慧

刘玉爱牛钰芳张慧

(临汾市中心医院肿瘤二科山西临汾041000)

【中图分类号】R730.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234-02

目前,临床上对于肿瘤的治疗可分为:①手术治疗,②化学治疗,③放射治疗,④生物治疗。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的辐射能治疗疾病,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反应轻者出现轻微的皮肤红斑、烧灼感、刺痛、瘙痒等不适,重者可能会出现湿性脱皮、溃疡等,需要中断放疗,这些皮肤反应引起病人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呼吸、调节体温和参与各种物质代谢的功能。

皮肤的组成与大小:皮肤有真皮和表皮组成,它的大小成人约1.5~2㎡,厚度约1~4㎜。

放疗后皮肤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减少因皮肤反应造成的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放疗后皮肤损伤的分期:放疗后造成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因而引起皮肤的损伤,临床上急性放射线治疗后皮肤反应,主要分为:(见表1)

放疗后皮肤评估项目有:

1.患者不适感(疼痛、发痒、干燥)

2.皮肤状况(皮肤性状、是否水肿)

3.伤口状况(伤口大小、颜色、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感染)

近几年来,放疗后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对于皮肤反应的状况描述为包括:局部红肿、干性脱屑、湿性脱屑及溃疡。

放疗期间皮肤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1.照射野皮肤保持干燥,清洗时切忌用碱性用品清洗,禁止用力擦洗局部,及抓挠皮肤,如遇奇痒难忍,可用手掌轻轻拍打、可用软毛巾蘸拭。

2.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标记清晰。

3.避免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刺激,禁止粘贴胶布和涂抹刺激性药物,更不要用化妆品外涂。

4.应穿柔软、宽敞的衣服。

5.禁用冷敷及热水袋。

6.外出时戴帽子、口罩、墨镜,或用伞遮阳,穿长衣长裤,避免在强光下直射,防止二级射线的损伤。

7.皮肤护理粉(本科应用中药配制、成分略)一种很薄的皮肤保护层,具有水溶性及脂溶性物质可减少皮肤疼痛及皮肤反应,皮肤保护膜可作为皮肤的屏障,以减少外伤并保持皮肤的滋润。是一项可降低皮肤反应呈干性脱屑恶化到湿性脱屑的护理方法之一。每日由护士用皮肤护理粉进行皮肤护理一次,禁止自行涂抹任何粉剂、膏剂,以免影响放疗效果。

8.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

2012年12月我科开展了放疗病人放疗后的皮肤护理,现将100名放疗后坚持做皮肤护理的患者与20名不做皮肤护理的患者,皮肤反应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接受皮肤护理的患者100名,其中男性36名,女性64名,年龄29岁~84岁,平均56岁,肺癌13例,肝癌6例,食管癌7例,胃癌5例,乳腺癌25例,宫颈癌35例,输尿管癌1例,,前列腺癌1例,喉癌3例、肠癌4例。

不接受皮肤护理的患者2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7名。肺癌6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4例,宫颈癌4例,肠癌3例、喉癌1例。

临床观察如下:

1.坚持做皮肤护理的患者100名:未出现皮肤反应者76人,出现1期反应者24人,(见表2)

2.不接受皮肤护理的20名患者,未出现皮肤反应0例,出现1期者15人,出现2期者5人(见表3)。

3.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农民,家住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尉村东院古车街尉家巷7号,于2012年12月底无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伴有憋气症状,偶有咳嗽,2013年3月底诊断为喉癌,左颈部淋巴结转移。因家属不同意手术治疗,后在我科行全身化疗一周期,并于2013年4月在我科局部放疗。放疗期间经与患者宣教沟通,患者不同意做皮肤护理及局部涂抹皮肤护理粉,自行将痱子粉涂抹于放射野,导致放射野皮肤大面积红斑,皮肤脱皮,局部有散在的小水泡,疼痛,最后停止放疗。

讨论:在接受皮肤护理的患者中,76%的患者没有出现皮肤不良反应,24%的患者出现1期皮肤反应,患者均没有中断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在不接受皮肤护理的患者中,10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并且有25%的患者有2期皮肤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能继续治疗而耽误疗效。

结论:近年来研究显示,伤口在湿润的情况下复原较快。伤口护理产品,主要作用是维持环境的湿润,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舒适感,减轻疼痛,预防感染。

放射治疗肿瘤的同时,正常组织或器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会出现许多特殊和局部及全身损害。因此,对做放射治疗的病人不仅要做好放疗前、中、后的护理,尤其是放疗后皮肤护理凸显的尤为重要,同时也要做好对放射治疗所产生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工作。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增加放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