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郭新亮

郭新亮(河北省定兴中学,河北定兴07265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232-01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应积极创设自学环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参与,关注自学过程;改革评价机制,强化学生自学能力。语文教师须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营养。

关键词:初中语;自主学习;自学环境;自主精神;自学过程;自学能力

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我们青年教师在机遇与挑战中与学生同步成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新素质,笔者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际,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创设自学环境,激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反馈。“自主学习的内在的必要条件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1.教给自学方法,让学生能学、会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学生自学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

(1)质疑法。鼓励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语言表达、谋篇布局、中心思想、标点符号等处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2)查阅法。让学生在发现疑问后,能根据工具书、资料、文献、网络等提供的信息解决疑难。

(3)探究法。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新的表达,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2.激发自学动机,让学生想学。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使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乐此不疲。

3.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坚持学。

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坚持学。

主动报告、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平台,培养学生主动报告学习情况的习惯。

互相讨论,及时交流、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激发内在需要,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张弛有度,引、放得法,给足学习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内在需要。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调动眼、耳、鼻、舌、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使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处理好以下问题:

1.要给学生留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

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

2.要敢于让学生在“乱”中求真知。

有的老师怕学生自主发言,把课堂秩序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

3.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讲;能让学生想的,老师决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三、引导学生参与,关注自学过程

“自主学习有三个主要品质:主动性、独立性、内省性。”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尽现无余呢?

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他们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哪怕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改革评价机制,强化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的主要参照系。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中,我们可尝试实行多元化评价,发动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社会都来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关心、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新世纪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不去,其创造性就无从谈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中吾辈还需不断研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