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采用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陈虎

陈虎

(江苏省睢宁县高集卫生院221215)

【摘要】目的根据生物力学工程原理,利用ZJY—A型三维正脊仪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方法临床综合组采用三维正脊仪加手法与对照组采用慢牵加手法治疗5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对比。结果临床综合组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维正脊仪加手法快速牵引是早期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临床保守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旋转成角快速牵引平牵加手法治疗腰突症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6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腰腿痛的疾病之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如:慢牵、推拿、药物、注射、针刀、麻醉等方法,但根据临床调查表明治疗效果不理想。另一种就是非保守疗法:实际上是开刀手术治疗,因手术损伤痛苦大、有危险性,一般患者不愿接受。因此,笔者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共同研究探讨出一种最先进的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三维多方位牵引与手法相结合的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组治疗5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临床综合组432例,慢牵对照组132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8年,发病部位大多位于L4—5、L5—S1,其中一个椎间盘突出的是298例,两个或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的是266例。564例病人均做CT或MRI确诊。

1.2治疗方法

1.2.1临床综合组

快牵加手法:采用ZJY—A型三维正脊仪加手法进行治疗。让患者俯卧在牵引床上,突出部位暴露且位于胸腰板与臀腿板之间,捆绑固定,综合病史、症状、体症和影像学检查及身高、体重等因素,输入相应的数据,(一般成角13~22?、向患侧旋转15~25?,中央型一般不旋转,有的也可以向症状重的一侧旋转10~15?、牵引距离50~70mm)床体准备完毕,医者立于患侧,以两手拇指置于突出间隙两侧,踩脚踏开关,床体瞬间完成快速牵引,旋转成角动作,同时医者置于健侧拇指向下向内,置于患侧的拇指向上向内用力,持续时间2秒钟,一般病例每次治疗重复上述动作3次即可。治疗完毕,用担架将病人抬到硬板床上观察24小时,同时给病人辅以20%甘露醇25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连续给药三天。此后一个月内避免弯腰、久坐、性生活,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下床活动时佩带腰围。大部分病人同时辅以磁振热治疗。

1.2.2慢牵对照组

慢牵加手法:采用国产普通牵引床加手法进行治疗,嘱病人俯卧于牵引床上,将患者的胸腹部固定及骨盆固定,治疗时间20~30分钟,采用持续牵引加局部手法按压进行治疗,15次为一疗程,每天一次。治疗完毕后用担架将病人抬到硬板床上观察6小时,同时每次给病人辅以20%甘露醇25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此后一月内避免弯腰、久坐、性生活,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下床活动时佩带腰围。

所得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运用χ2检验。

1.3临床疗效

1.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1)治愈:腰腿痛症状体症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度以上,能恢复原来的工作。(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3)无效:症状及体症无改善[1]。

1.3.2疗效分析各种方法治疗效果见表1。

分类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治愈率%总有效率%

临床综合组43238144688.298.4

慢牵对照组13275391856.886.4

注:临床综合组与慢牵对照组比较P<0.01。

2讨论

2.1快速加手法治疗机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机械压迫、牵张和化学炎性刺激,使神经根损伤而致功能改变。腰段椎骨间病理性位移、椎间三维力的平衡状态改变、椎间软组织损伤及机化粘连、相应神经根张力增加,是腰椎间盘长期不愈的主要因素。通过三维多方位牵引加正骨手法相结合的新技术治疗,瞬间内完成人工难以同时做到的复位动作。在外力顶推按压的作用下快速牵引治疗,促进椎间隙进一步拉大并形成椎间负压。突出物在负压时迅速回移或改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位置,扩大了神经根管,减轻了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通过后纵韧带的弹力,使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改变,松解粘连,并可以调整椎体小关节紊乱,纠正椎间三维力的关系失衡使症状缓解或消失[2],使之恢复自然状态,病痛自然会缓解。正骨手法主要是在治疗的同时对病变起到顶推和按压作用。辅以20%甘露醇25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和卧床休息可以减轻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带来的疼痛。

2.2影响快速牵引治疗的常见原因

病程长、突出的椎间盘钙化、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入椎管硬膜囊受压变形,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腰椎滑脱等因素不利于突出物的回纳,神经根受压不易解除,症状体症改善不明显。

2.3快速牵引治疗的几点体会

2.3.1早期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疗效较高的方法之一,在快速牵引治疗时,能促使椎间隙进一步增大,产生最大负压吸引,在周围结构协同作用下,能改变突出髓核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使突出物位移或使突出物复位,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状态,从而矫正骨关节及软组织的不正常移位,保持脊柱正常的平衡,促进关节正常的功能恢复的作用[3]。

2.3.2快速牵引治疗后常规口服及静脉用药具有镇痛消炎,松解肌肉痉挛和紧张,以减轻肌肉对局部病灶处的牵拉,缓解疼痛,促进水肿吸收及神经传导,促进损伤组织的恢复。

2.3.3快速牵引后进行热磁辅助治疗具有消炎作用,改善炎症刺激,缓解疼痛,松解粘连,刺激兴奋神经修复及再生的作用,并可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在病损区或内外发挥作用,促使神经恢复,起到全身性的调治作用。

2.3.4快速牵引治疗后由于多种因素作用,慢性发作期症状时轻时重,加之病程长,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只有通过热磁治疗,才能促进疼痛缓解,局部炎症刺激减轻,主要是松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目的,有利于神经组织的恢复。

2.3.5降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率的关键在于加强腰背肌后伸动作的锻炼,以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外在活力,从而加强对内的因素及脊柱骨关节的稳定性,工作时要注意自身劳动保护,纠正不良姿势,减少疲劳。引导患者进行适当保健操锻炼,不仅具有预防作用,还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2.4适应症年轻,病程短(3个月内),突出物小(0.8cm以内)效果好,病程长及突出物巨大的效果较前者差,另外,侧隐窝狭窄明显,后纵韧带或椎间盘钙化,侧方突出的,效果不甚理想,而术后复发病人经治疗多能明显缓解,椎体滑脱病例治疗效果也明显。

2.5禁忌症孕妇,脊椎结核,椎管和脊髓肿瘤,腰椎化脓性炎症,严重骨质疏松,椎体骨桥形成和伴严重的全身性、器质性病变。

综上所述,该疗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痛苦、费用低、毒副作用小的特点,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编写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柳登顺,赵立连,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97—705.

[3]韩林章.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30例[J].人民军医,1994,413(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