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支撑与结构工程交叉施工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浅谈内支撑与结构工程交叉施工要点

刘旭龙李战彬

中建-大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00

摘要:以西咸经济交流服务中心超大深基坑临近高层建筑且存在狭窄施工空间为研究背景,介绍了采用内支撑结构支护体系进行南侧基坑支护施工,并将内支撑支护设计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内支撑水平支撑通过腰梁支设于结构立柱相应标高处,从而达到将支撑内力传递与主体结构上的效果,结构施工时存在与内支撑交叉作业现象,从中得到了一些可用于指导实践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内支撑;结构工程;交叉施工

1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密度越来越高、建筑基坑越来越深、建筑施工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超大深基坑出现,单独的放坡开挖支护技术、悬臂支护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少,为减少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建筑物安全使用的影响,内支撑支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超大深基坑中,靠近已有建筑物一侧往往局部采用内支撑支护结构,涉及到内支撑施工与结构施工的交叉作业,存在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2施工工艺流程

结构施工时立柱预埋围檩预埋板→第一层土方开挖→挂网、喷射混凝土→第一道钢支撑安装→第二层土方开挖→挂网、喷射混凝土→安装第二道围檩→安装第二道钢支撑→开挖土方至基底→挂网、喷射混凝土→基础筏板施工(外墙导墙做至第二道支撑下表面以下200mm)→肥槽回填→第二道支撑拆除→地下结构梁板柱施工→外墙防水施工→肥槽回填→第一道支撑拆除→洞口处理→修补防水层→剩余肥槽回填。

3内支撑施工要点

3.1围檩与挡土结构之间有紧密接触,不得留有缝隙,如有缝隙应用强度不低于C3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或采用其他可靠连接措施;

3.2内支撑体系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必须坚持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

4结构施工要点

4.1钢筋处理

4.1.1钢支撑下部钢筋由于无法通长布置,必须断开,按照100%的搭接率留设钢筋接头,且洞口四周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设置补强钢筋。

4.1.2待钢支撑拆除后,洞口内按照图纸设计焊接钢筋,钢筋与止水套管焊接牢固。

4.2外墙防水处理

4.2.1在钢支撑安装之前,将预制好的外径比钢支撑大200~300mm的防水钢套管预先套于钢支撑上,待结构施工时固定在外墙位置。

4.2.2外墙防水施工时竖向粘贴到钢支撑底部,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4.2.3待钢支撑拆除后,套管内灌注自密实防水混凝土,然后采用6mm钢板制作直径比止水套管直径小6mm的圆形钢板,并与套管焊接成一体,最后在外墙防水施工时,在洞口处附加一道每侧宽出洞口边缘300mm的防水附加层。

4.3结构施工

4.3.1第二道钢支撑以上外墙及地下室顶板结构采取同时浇筑措施,保证肥槽回填后顶板可作为换撑传力构件。

4.3.2地下室外墙砼导墙水平施工缝留设在第二道水平支撑底面以下200mm,根据设计要求,满足施工条件下,导墙需尽可能做高,以便肥槽回填。

4.3.3在结构顶板施工前,在钢支撑两侧各预埋3个直径20mmHPB235吊环,以备支撑拆除所用。

5内支撑拆除

5.1钢支撑卸荷

拆除时,先用捯链通过预埋于结构顶板的吊环吊住钢支撑,并在管端活络端处置千斤顶,操作千斤顶逐步给管撑卸荷,在完全卸荷后,拆除管端头与围檩之间的钢斜楔;然后给千斤顶减压并在完全放松后移走千斤顶。

5.2钢支撑拆除

5.2.1支撑拆除应在替换支撑的结构构件达到换撑要求的承载力后进行。

5.2.2钢支撑拆除时竖向移动通过吊环用捯链竖向拉伸,纵向移动采用钢丝绳人工牵引,从而实现室内拆除钢支撑目的。

6监测工作

6.1钢支撑监测:

每根钢支撑活络段上设置轴力计,用以监测钢支撑预压力,当监测支撑内力出现损失时,应再次施工预压力;

6.2基坑监测:

通过在围护结构顶部设置监测点,定期进行变形监测,超过预警值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一般情况下,围护结构两端变形较小,跨中及阳角部位变形较大。

6.3周边建筑物监测:

严密监测基坑开挖、地下阶段施工那个过程中基坑周围建(构)筑物是否发生沉降、开裂;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往往表现为距离围护结构一定距离处沉降最为严重,而不是基坑边。

7结束语

通过对工艺流程、内支撑施工要点、结构施工要点、内支撑拆除、监测内容等方面阐述,可以看出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施工要点,对今后同类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1蔡纯维2蒋华军.浅析深基坑内支撑支护施工技术与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2(12)

[2]梁孟孟;唐明亮;梅轲;临近超高层建筑超大深基坑桩锚+内支撑与结构一体化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20;

[3]杨艳超,郑吉成,郑世超,高远,田光耀;软土地区大型深基坑内支撑综合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