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后ICU护理风险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心脏手术后ICU护理风险因素探讨

王辉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在对心脏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怎样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已经成为了心脏术后ICU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院通过临床实践,探讨心脏手术后ICU护理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基层医院开展心脏手术的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心脏手术;ICU护理;风险因素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了困扰绝大部分医院发展的主要问题[1]。为了了解护理风险因素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将对心脏手术后ICU护理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护理风险

所谓的护理风险就是指住院患者被护理时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2]。近年来,心脏手术在基层医院也得以广泛开展,由于软硬件差异较大,因此,心脏术后ICU护理风险也变得较高[3]。为了缓解医患之间紧张的关系,医务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都格外谨慎、小心,不过,医疗护理的最终结果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护理的结果以及预后情况仍存在许多一系列的风险。

2引发心脏病术后ICU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2.1人员方面

在对心脏病手术患者进行ICU护理时,一般是一个护理人员负责2—3个患者,在工作中通常会由于护理人员忙于护理以及治疗工作,而忽略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对于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形成严重的不良和后果。由于心脏术后ICU护理人员相对较少,且夜班较多,绝大部分护理人员都存在休息不足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事故以及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引起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2.2仪器操作以及常规护理因素

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关护理工作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习惯以及理解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例如,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时,部分护理人员习惯关闭输液管上的阀门后再对药液进行更换,换药后忘记将阀门打开,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回流的情况。此外,患者在行心脏病手术治疗后通常会使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在给药过程中必须对其滴注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一旦因操作失误而停药,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失常、血压突然降低以及生命体征不平稳等情况,发现后匆忙将阀门打开,就会使得药液迅速进入患者血管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3技术原因

一般情况下,心脏病ICU护理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3—6个月的培训,部分医院虽然开设了心脏手术,但没有设立ICU监护室、配备专门护理人员,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培训也有限,且未参加过专门的进修。绝大部分医院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后ICU护理时,护理人员是从其它科室抽取的骨干,仅在护理前进行短暂的相关知识培训,这就使得其护理水平参差不齐。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得护理人员对心脏病相关知识的看法不同,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导致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影响其预后,并引发医疗纠纷案件。

2.4管理缺陷

目前,部分医院的ICU消毒设施不达标,缺乏相应的消毒用品;部分医院的设备以及相关用品均齐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要求。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未对探视人员的数量进行控制,导致ICU病房的人员出入较多,且绝大部分为非工作人员,且在进入病房前未进行消毒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

2.5其他因素

近年来,医疗事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一些医院只顾眼前利益,完全没有考虑医院的硬件条件是否能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部分医院所接收心脏病患者的人数相对较少,护理人员缺少足够的实践,导致其临床经验匮乏,难以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护理,增加了患者的护理风险。

3风险管理措施

3.1强化安全教育和术前培训

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后ICU护理时,为了降低护理纠纷案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就必须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即相关负责部门在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变被动为主动,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通过培术前训让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以便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3.2培养专业的护理队伍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时,一定要让其认识到提升自己能力以及素质的重要性,强化其学习力度。让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遇到难点时,学会分析、观察、思考、判断,并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到护理工作中。让护理人员明白,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方可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3.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医院在开展心脏病术后ICU护理工作时,必须要有相关制度的支撑,否则一切免谈。在对心脏病ICU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探视人数以及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不仅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而且还可以避免不规范操作所引发的风险事件。

4、小结

心脏手术后ICU护理作为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工作,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3]。在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纠纷案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总而言之,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后ICU护理时,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医院方面在制度以及管理上不断完善,为护理人员提供跟多学习机会,同时,护理人员也必须从根本上改善自身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方可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芳.基层医院心脏手术后ICU护理风险因素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88-90.

[2]黄维健,曲华.风险管理在心脏手术后转运交接患者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09-110.

[3]蒋婷,袁睆.心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9):38-40.

作者简介:

王辉,性别:男,出生年月日:1988年6月20日,学历:本科,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研究方向:重症医学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