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后的感染因素以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肝胆外科手术后的感染因素以及对策

何伯君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南永州425001

【摘要】目的: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治疗的手段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本院自2008年9月~2017年2月期间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腹腔内感染的患者25例纳入研究的对象当中,所有的患者通过穿刺引流和血液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性试验,在药敏结果未出之前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来采用经肝胆代谢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药敏结果出来后,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感染的过程中还要采用腹腔穿刺引流,持续畅通的引流是治疗腹腔内感染的关键措施。结果:25例患者中有22例经过腹腔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愈,2例开腹引流和抗感染治疗痊愈,1例患者死亡,总治愈率为96%。1例死亡病人为严重营养不良合并腹腔混合性感染,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总死亡率为4%。结论:临床上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腹腔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腹腔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这对于减少肝胆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的死亡率、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腹腔感染;并发症;治疗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道损伤,胆道梗阻,或引流不畅,胆管压力增高导致胆漏;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胆吻合口瘘;缝合不细致,结扎胆管不牢固而导胆漏。胆汁漏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腹腔脓肿。脓液常积聚在右膈下,形成右膈下脓肿,少部分积聚左膈下、肠间及盆腔。小的脓肿经非手术治疗可被吸收。较大的脓肿,因长期感染使身体消耗以至衰竭、脓毒血症等,死亡率甚高。膈下感染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肺不张,胸痛,咳嗽,咳苦痰或痰液黄染等症状,如果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上述症状均应想到腹腔内感染合并胸膜腔感染或瘘。如果发生腹腔感染,应对患者及时进行腹腔穿刺引流和抗感染的治疗,否则有可能使患者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本次临床选取25例进行肝胆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患者,通过穿刺引流,血液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小脓肿可以自行吸收,较大的脓肿必须进行穿剌引流,并保持引流管通畅是治疗腹腔脓肿的重要手段。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本院自2008年9月~2017年2月期间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腹腔内感染的患者25例纳入研究的对象当中,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从20岁~6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27±4.77)岁。患者手术类型方面:肝癌及胆管癌切除手术9例,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T管引流手术8例,胆肠吻合重建手术2例,肝外伤修补术5例,肝囊肿并感染手术1例。

1.2诊断方式

肝胆外科手术后数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腹痛及腹膜刺激征,脉搏增快、乏力、消瘦、厌食,白细胞计数12×109以上等症状,就应想到腹腔内感染。必须对患者进行腹部CT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判断是否有腹腔积液或腹腔脓肿,并确定积液或脓肿的部位。采用超声引导的方式来进行穿刺以及引流,并对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如果引流液细菌培养呈现阳性,则诊断为腹部感染。

1.3治疗方式

一、所有的患者通过血液和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药敏结果未出来之前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感染状况,结合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来采用经肝胆代谢的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二、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根据超声检查或CT所显示的脓肿位置,确定穿刺的部位,方向和深度,选择距脓肿最近处,且中间无内脏。在超声的引道下穿刺抽脓,(抽取5~10ml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再置入一根较粗的多孔导管,吸尽脓液,也可用无菌盐水,头孢类抗生素或甲硝唑溶液定期冲洗。待临床症状消失,超声显示脓腔明显缩小至消失,每天引流的脓液少于10ml,即可拔管。三、切开引流术。(1)、经前腹壁肋缘下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右叶上、肝右叶下靠前、左膈下靠前的脓肿。(2)、经后腰部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右叶下、左膈下靠后的脓肿。四、胸膜腔闭式引流:如果胸膜腔引起脓肿,应进行胸膜腔闭式引流。在治疗感染过程中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治疗措施。

二、结果

2.1检测结果

所有25例患者当中,单一菌类感染患者4例,另有21例患者为多菌株混合感染,共析出病原菌菌株48株,其中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19株(39.58%),溶血链球菌3株(6.25%),厌氧菌15株(31.25%),粪球菌11株(22.91%)。

2.2治疗结果

所有的25例腹腔感染患者经过进行抗感染和腹腔穿刺引流、并持续通畅引流等措施治疗后,其中24例患者顺利治愈,另有1例患者死亡,总治愈率为96%。1例死亡病例是严重营养不良合并腹腔混合性感染,最终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总死亡率为4%。

三、讨论

腹腔感染为肝胆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伴有营养不良,并与胆道梗阻,引流管不通,吻合口瘘有着密切关联,而肝胆外科手术也容易引发胆瘘、肠瘘、胰瘘等多种并发症。为了避免肝胆外科手术后的腹腔感染,而术中应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细心缝合,牢固结扎胆管断端,并用大网膜復盖是减少胆漏和腹腔感染发生的关键,术中需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配合营养支持等方式预防腹腔感染。而对于已经出现腹腔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及时抗感染和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必要时可考虑再次手术。抗感染的治疗需建立在通畅引流的基础上,否则易引发再次感染,因此保障引流通畅是治疗的关键,此外由于感染会延长治疗时间,患者因此会出现焦虑、紧张及低落等心理,故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引导,提高疗效。患者因高热及引流液等导致体液会大量流失,要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综上述,临床上针对肝胆外科手术并发腹腔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抗感染和腹腔穿刺引流,并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治疗措施。这对于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瑶,王澎,徐英春,等.SMART监测腹腔感染患者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24(12):986988.

[2]孟泽武,陈燕凌,唐南洪,等.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组成及药敏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1):117-118.

[3]胡巧娟,胡志东,李金,等.Mohnarin2008年度报告: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8(35):620-624.

[4]吕少诚,史宪杰,梁雨荣,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屡的防治[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1,5(2):217-220.

[5]陈志国,雷霆,魏海梁,等.肝门部胆管道根治术肝动脉重建7例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1,12(20):316-318.

[6]黄美泰,韩景龙,曾俊杰,等.腹腔感染的旱期实验诊断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4(2):54-55.

[7]晶玮.参与临床会诊促进合理用药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师,2011,13(2):272-273.

[8]黄志强.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而临的问题与出路[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1(14):77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