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郁海东

杭州宝叶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1100

摘要:大家都知道,市政工程是维持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市政工程建设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其后期的正常使用,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危险事故。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整个市政工程建设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有必要保证地基处理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地基薄弱的情况,必须应对这一恶劣形势,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避免其对市政工程稳定性的影响。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特点及道路软基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前言

城市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根据软土地基的地质特点,在处理与路基有关的关键点的基础上,要把握好处理基础,采用砾石桩法、填土转换垫层法、排水固结法等。确保软基处理的有效性。

一、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特点分析

1.1空隙较大、含水量较高

与正常土相比,软土地基的含水量相对较高,这也使得软土地基中含有越来越多的孔隙。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软土和淤泥中含有较多的负电荷,而软土和淤泥是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部分。当负电荷与空气接触时,空气中的水分就会被淤泥所附着和吸收。因此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将增加。由于市政道路对地基和地质的要求很高,富水软土地基不适合市政道路的施工。

1.2触变性及流变性较高

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软土地基的硬度和强度较低,一旦受到外力的影响,容易出现变形。为了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市政道路建设,首先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使其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否则,工程竣工后,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或者道路本身的质量过大,会导致道路变形甚至断裂,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

1.3压缩系数高、抗剪强度低

由于软土中存在大量的空隙,这些空隙在最终地基上承受外力的能力相对较弱。软土地基由于压缩系数高,回弹效应强,难以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在道路建设中,如果软土地基性能的改善不能满足一定的要求,将直接影响道路的稳定性,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这也会增加道路维修的难度。

二、常用的道路软基处治技术

常见的处治方法包括:

2.1换填垫层法

主要是对路基表面的软土层进行开挖,以高强度、硬土、耐腐蚀渣、卵石、砂砾等代替。为了满足路基压实度的要求,采用强夯、振动等方法进行分层压实。

2.2排水固结法

它是在公路软土地基上设置纵向井孔和排水井,通过路基土体自重排出土壤孔隙水分,最终实现路基土连续固结的效果。

2.3水泥搅拌桩法

将水泥注入软土地基层,可使水泥与软土通过搅拌方式进行化学和物理反应,从而提高路基软层的强度。水泥搅拌桩技术已成为大面积道路软基处理的首选技术。

2.4强夯法

利用重质材料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势能,然后立即释放和降低重物质,使其对地面具有强夯作用,从而达到土的压实效果,从而满足公路路基工程实际强度要求。

三、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的原则及目标

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是解决城市道路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3.1用凝固法满足应力要求

地基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地基土结构不能满足道路长期开孔的应力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采用加固的方法处理软土地基。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种处理方法,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系数,改善土体应力。

3.2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提高应力效率

在道路车辆通过过程中,会发生振动,通过道路进入软基,长期振动会使软土结构缓慢松动,处于流体动力状态。这种情况将加速土体结构的松动,降低软土地基的强度。因此,有必要通过压缩土壤孔隙,降低土壤含水量,以合理的模型对其进行加固,以防止液化并发展为流动变形。

3.3保证压实施工质量压实,加强对压缩比的控制

在软土地基的实际处理中,常常采用压实土、粉喷桩和土工技术来完成土体结构的完全变化,从而使软土地基的性状降到最小。通过该方法可以控制软土地基的压缩比,使软土地基在外界应力作用下的压缩效应降至最低,防止外部机械应力对道路基础造成的破坏。从施工和应用效果来看,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对地基的沉降和压缩系数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①由于一般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表层相对较高,地下水对软基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地势较低的地区,施工单位可以采用导流防渗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②由于降水的存在,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往往对城城市道路的软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加强道路防渗和雨水排放设施的建设。

四、市政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及注意事项分析

4.1软土地基施工的主要内容分析

(1)明确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施工前,应对目标区域进行开挖,确定地基土的质量和地质特征,为后续施工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挖掘和固定过程中通过连续监测确定固定效果和施工质量,并进行特殊的现场加固作业。(2)加强灌浆管理。在这部分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压力和水压的双重控制,实现了准确的灌注过程,并采用多级灌注来提高灌注效果,为后续相关施工奠定了基础,同时,采用硅酸盐、聚氨酯等新材料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材料。水泥浆能提高加固效果。如有必要,客家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替代地基。特别是对于沉降系数较高、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浅层土,通过预选砂土和混凝土垫层,可采用整体剥落技术对地基浅层进行改造。从而达到了综合沉降系数柔度的施工效果。

4.2地基施工的注意事项

(1)重视表面处理技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通常是在软土地基施工前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同时,要保证材料的使用,加强地基的强度性能,以达到预期的软基加固处理。为了改善土的性质,一般对砾石垫层和韧性材料进行改良。衬垫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基座的强度和质量。(2)填方更换时应注意的事项。所选填料一般为可渗透土。在水位下灌装时,不应使用不透水填料,应从中间分层至两侧,以确保厚度为14厘米。目前常用的土壤置换技术主要有垫层法、砂垫层置换法和强夯法。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可以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3)强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高质量土壤的压缩性,降低土质差异,提高强度性能,高空重物自由落体利用重力作用对软土地基产生很大的压力,并进行压实工作。以保证高质量土壤的压缩性,缩小土壤质量差距。

五、结束语: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效果和工程寿命。工程单位和施工企业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模式,合理选择强夯、粉喷桩及置换技术。总结了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的主要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客观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施工要点,科学合理地处理城市道路软基。

参考文献:

[1]傅花.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方面的探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11):321-321.

[2]蒋鑫,梁多伟,刘晋南等.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分析[J].铁道学报,2015(12):81-87.

[3]董晓军.一种新型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4(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