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技术在疾病检查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放射线技术在疾病检查中应用

许德杰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研究与讨论放射线技术在肠道炎性疾病(包括小肠Crohn病、肠结核与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根据X射线图像进行诊断。结论:单发或多发节段性小肠狭窄、粘膜紊乱破坏、假息肉或鹅卵石特征是Crolm病的典型X射线表现,因此临床上主要依靠X射线钡餐进行检查;全消化道造影和钡剂灌肠是小肠结核的主要诊断手段,诊断相对容易,但是依旧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判断;X线腹部平片、X线钡灌肠造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方法,X线腹部平片是临床上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例如: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阵发性腹痛、全身症状等。对于没有典型表征的患者,可以进行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及影像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肠道炎性疾病;放射线诊断;影像分析

肠道炎性疾病广义上包括各种以肠道反复、慢性的炎症性改变为特点的疾病,狭义即指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20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的改变和诊断水平以及意识的提高,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放射线诊断的应用面积逐渐扩大,这给肠道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带来了福音。下面将放射线成像技术在肠道炎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汇报如下。

1.小肠Crohn病(克罗恩病)

1.1图像特征

小肠Crohn病(克罗恩病)的X线消化道钡餐造影片可见远段回肠节段性狭窄,粘膜皱壁紊乱呈“细线状”,由于病变肠段激惹及痉挛,近段小肠明显扩张,同时狭窄段的远段肠管也有造影剂淤滞现象。X线小肠造影俯卧位片可见空回肠交界处节段性肠管狭窄,能够看见鹅卵石征,病变肠管稍僵硬,蠕动基本消失,移动度减低,这种特征主要是在透视下观察得到。病变肠管的近段和远段肠管没有出现扩张。

1.2影像诊断

小肠Crohn病(克罗恩病)。

1.3临床提醒

小肠Crohn病(克罗恩病)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肠道的纵形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单发或多发节段性小肠狭窄、粘膜紊乱破坏、假息肉或鹅卵石征是小肠Crohn病的典型X线表现,因此小肠Crohn病主要依靠X线钡餐进行检查。普通全消化道造影能够显示大部分小肠病变,但是对拍片时间的把握、观察时间间隔长短、检查者的手法技巧以及对疾病的认识都会影响检出率的高低,同时小肠相互之间的重叠也会影响部分病变的显示,对于早期病变,全消化道钡检有时可能会出现漏诊的情况。小肠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是检查小肠Crohn病早期表现的最好检查方法,能够获得较为清晰的粘膜影像,但是需要进行十二指肠插管,从而注入造影剂与空气,如果患者对此能够忍耐并且高度怀疑是小肠Crohn病时最好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CT扫描并不是主要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许多并发症(如腹腔内脓肿)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肠Crohn病(克罗恩病)的检查难点在于早期的诊断,同时需要注意与小肠结核病进行区分。

2.肠结核

2.1图像特征

肠结核病的X线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仰卧位片可见盲肠、回肠末端出现明显挛缩、僵直、狭窄的现象,粘膜线中断边缘呈“锯齿状”,病变的近段回肠淤滞、扩张。X线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立位片可见回肠盲肠连接处消失,盲升结肠与末端回肠相互靠拢成一条直线;盲肠变窄、变形,其边缘毛糙见多个小尖刺状钡斑,提示小溃疡,病变近段回肠郁积。

2.2影像诊断

回肠末端及盲升结肠结核。

2.3临床提醒

全消化道造影和钡剂灌肠是小肠结核的主要诊断手段,诊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依旧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判断。钡餐透视见“激惹征”、“跳跃征”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病变段痉挛、钡剂排空加快。小肠结核一般出现在回肠末端,这一点与小肠Crohn病相似,半数病人伴有盲肠和升结肠远段受累,其结肠受累的几率与小肠Crohn病相比有明显增加,这一点可以作为肠结核病和小肠Crohn病的判断依据,仅仅侵犯小肠的结核,尤其是增殖型小肠结核与小肠Crohn病的鉴别比较困难。因为一部分肠结核病人可能发现有其他部位的活动性肺结核,因此怀疑为肠结核病的可以进一步拍摄X线胸片并进行腹部CT检查。CT扫描可以作为鉴别诊断和发现许多并发症的有力手段,如肠结核的回盲瓣增厚、回肠末段扩张以及有干酪坏死的腹腔淋巴结肿大等,另外,医护人员还要注意增殖型小肠结核与肿瘤之间的判别。

3.溃疡性结肠炎

3.1图像特征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充气相)可见大部分结肠广泛变窄、粗细不均;结肠袋消失,肠壁僵硬、不光滑,有许多小尖刺形成,提示浅小溃疡形成;一部分升结肠、盲肠形态基本正常,回肠稍扩张。X线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粘膜相)可见结肠粘膜粗乱、不规则,其中见小圆形充盈缺损改变,提示息肉形成;结肠袋形变浅,边缘毛糙,还可以肯见多发性尖刺,呈“锯齿状。

3.2影像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3.3临床提醒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相关。X线腹部平片、X线钡灌肠造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方法,其中,X线腹部平片是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供一些初步信息,并能够及时发现本病的严重合并症之一——“结肠中毒扩张”,从而指导钡灌肠造影以防穿孔。X线钡灌肠造影可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包括结肠广泛性短缩狭窄、袋形变浅或消失、粘膜粗乱、多发小溃疡及小圆形充盈缺损等,这些现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这些特征符合的越多,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可能性越大,当然,本病的确诊还是要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包括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阵发性腹痛、全身症状等。对于表现不典型者,可以进行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及影像进行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应与小肠Crohn病(克罗恩病)以及结肠结核等进行鉴别,有时还要与肠炎进行鉴别,这时,了解足够的临床病史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中,慢性肠炎患者因为长期自行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其临床症状和影像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十分相似,非常容易误诊。

参考文献:

[1]卢舜飞,吴勤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方法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9(09);23-24.

[2]战强,任伟,范静丽.肠道炎性疾病的放射线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0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