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活动中心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冠心病活动中心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潘菊芳沈小兰

潘菊芳沈小兰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盐城224006)【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及高危人群进行为期6个月的危险因素评估、系统治疗、健康教育和追踪随访。结果:血脂达到治疗目标占76%,未达到目标,但比原来基线值下降≥10%,占21%,病人随访率97%。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及生活无规律等)得到纠正。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得到控制。结论: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护士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士;冠心病;冠心病活动中心;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98-02

冠心病是慢性进行性难以治愈的疾病,其总死亡率在欧美国家居高不下,在我国也逐年提高[1]。2007年7月我科成立冠心病活动中心,由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为冠心病患者提供系列的健康指导及疾病监测,其目的是降低逐年增加的冠心病发病率,提高药物干预的临床益处,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1临床资料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连续选择住院及门诊病人中冠心病伴高脂血症400例和冠心病不伴有高脂血症100例入冠心病活动中心,均符合WHO和我国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共计500例作为冠心病活动中心的成员,建立档案,追踪随访。其中男253例,女247例,平均年龄55岁。

收集资料:明确诊断冠心病,就诊48h内进行血脂测定,经患者同意后,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宣教措施。出院时,将出院病历转交门诊医生和护士继续随访,病人记录册交于病人。固定追踪时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追踪内容:评估血脂、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治疗效果,完成为期6个月的教育周期后出活动中心。冠心病伴脂血症400例分为A组:①总胆固醇水平≥4.68mmol/L(180mg/dl);②低密度胆固醇≥2.60mmol/L(100mg/dl);③甘油三脂≥4mmol/L(150mg/dl)。入B组标准:冠心病血脂不高者。

出活动中心评价:A、B组血脂控制标准一致。达标:总胆固醇水平<4.68mmol/L,低密度胆固醇<2.60mmol/L,甘油三脂<4.0mmol/L;有效:A组患者坚持服用降脂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比原基线下降≥10%。好转:能够认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多种原因不能坚持服药,但能自觉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血压、血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血脂平稳或有所下降。无效:不服药,也不能控制个人危险因素,不能坚持复诊者。

2健康教育方法

2.1评估患者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大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常时间精神高度紧张、易怒,冠心病、糖尿病家族史以及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根据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宣教计划,组织讲课。

2.2健康教育内容

如何认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如何控制高血脂;如何认识冠心病;认识高血压,保健有办法;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入活动中心后进行第1讲,第4-6周进行第2讲,3个月时进行第3讲,6个月讲完规定课程。

2.3实施办法

护士帮助每位患者找出各自的危险因素,并告诉患者入院时血脂情况。A组患者在积极降脂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控制危险因素及监测肝功能情况。B组患者制定血脂监测计划,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血脂的正常水平。病房门诊分别组织讲课每周1次,课后咨询,解答患者提问,并请一些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每次讲课前,发与讲课内容有关的小册子,利用投影、幻灯及实物进行授课。小组护士深入病房,结合患者病情及化验,逐项讲解,通俗易懂。护士长利用晨间查房,提问患者相关问题,强化所学知识。定期组织护理查房,交流工作经验。

2.4出冠心病活动中心调查

您是否认识冠心病及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区别及正常值;长期高血压、高血糖的危害,服药注意事项;何谓均衡饮食,低盐、低脂饮食的意义,如何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运动达标心率和理想体重是多少,如何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结果

自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符合条件的患者673例,实际会员500例,占74.3%;未入中心患者173例,占25.7%。其中,外地患者67例,因复诊困难未入;本地患者17例,因药费报销困难未入;坚持随访313例,占实际人数62.6%。达到治疗目标245例,占随访人数78.3%;未达到目标;但比原来基线值下降10%以下68例,占21.7%。其余187例中,5例患者再次住院,180例无完整化验结果,2例无效。组织讲大课3次,门诊讲课21次,病房讲课17次,听课人数700余人次,解答患者提问117条,电话通知患者700余次,发联系信300封以上,多次请科主任及心内科专家出席,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通过对500例中心患者的评估,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及抗御能力,初步掌握了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方法,提高了自我控制饮食的能力。住院患者戒烟100%,出院复吸37例,但吸烟次数与吸烟量明显少于入冠心病活动中心前。限酒,大多数患者不饮白酒而改喝红酒,并能改变饮食习惯,基本做到低脂、低糖、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许多有条件的患者自备血压计、血糖仪、体重计,经常自我监测身体状况,基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了预防为主的目的。

4讨论

4.1转变护士观念

以往的护理模式,只注重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护士通过参加冠心病活动中心工作更新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转变了固有的护理观念:关注患者一生,护士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追踪患者的疗效,宣讲疾病知识,了解患者自我保健情况。

4.2发挥护士作用

开展冠心病活动中心工作以来,使我们体会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护士自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可以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尤其是老年护士,她们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善于发现和处理问题,并能结合临床病人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授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3出活动中心患者的管理

出院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并未康复,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护理,且心脏病患者多为老人,独自去医院的能力减弱。这不仅给家庭带来负担,还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社区医疗的建立,可充分发挥护理功能,不仅满足患者需要,还扩展了护理工作的空间。

4.4利于护理科研

入冠心病活动中心患者信息齐全,护士与患者联系密切,可系统完善地收集科研资料,建立较庞大科研资料库,便于开展护理科研活动。

4.5促进患者康复

护士定期以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患者联系,定期随访,有利于及早发现病情,早期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5小结

成立冠心病活动中心促进了护士观念的转变。过去护士只注重完成临床护理,自中心工作开展以来,护士更多地关心患者疾病的转归,参与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了解患者危险因素,主动帮助患者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的方法控制疾病,充分显示出护理工作的价值及社会意义。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社会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大医院出院的患者更多地转入社区医疗部门,基层医疗、护理、保健、预防、宣传等工作急待提高,护士在此过程中大有可为。参考文献

[1]马晓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康复实施与长期指导分析.长春医学,2006(1)

[2]冯建章当代心脏病学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0;63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