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目标及监测方法探讨

/ 1

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目标及监测方法探讨

王金明李杰

王金明李杰(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宁夏固原756000)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88-01

在抗生素投入使用仅仅70年间,由于非处方药物的大量使用,市面仍然管理不善,家庭小药箱的出现,人们习惯性的用药,随之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日益严重。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一些条件致病,当环境条件变化及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细菌产生超光普β-内酰胺酶(ESBLs),该酶可以水解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编码ESBLs的基因又常于其他耐药基因连接,从而使细菌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且日益严重的临床难题。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爆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困难,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及爆发流行,于2007年3月开始进行目标检测。

1对象与方法

1.1监测对象2007年3月至今住院病人的感染病人。

1.2监测资料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目标检测方案及目标检测通知单,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记录表。

1.3建立耐药菌监控体系微生物实验室、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病房(主管医生、护士长)。

1.4监测方法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确保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能够迅速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人员,感染控制人员立即通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立即通知病房(主管医生、护士长)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人员收到病房(主管医生、护士长)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反馈后前往科室检查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2监测培训

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培训,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3目标检测功能

3.1预警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

3.2监督功能及时发现科室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不足,及时干预。

3.3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功能目标监测通知单上附有感染管理科建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以便科室及时准确执行。

4目标监测结果

至今没有发生由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导致其它病人感染。

5讨论

目标监测是科学的检测方法,长期监测可全面掌握耐药菌株感染的特点,及时控制其感染的发病和流行,便于全院多重耐药菌的分析,具有及时预警功能,有利于尽早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流行,监督功能在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及时干预,能有效减少医院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即减少医药成本,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值得借鉴与推广。细菌耐药性的出现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临床医师、抗生素研究人员和临床实验室应对其有充分的认识、掌握细菌耐药特性和对策,建立适当的监测方法,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耐药菌株及其耐药机制,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以及研究、开发、稳定和高效的抗生素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恰当使用已导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耐药菌引起的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的30%左右。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相继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因此,有专家预言,如果不加以控制,我国有可能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时代。耐药菌另一个危害是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通过耐药质粒传播。由于新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谱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耐药性经常以多重耐药为特点。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耐药细菌的感染往往使经验性的诊断和治疗难以凑效,从而使得许多感染成为所谓的“难治性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临床医生重视感染病原学的实验室诊断、监控感染治疗、正确掌握各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当前细菌的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时准确地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并加以正确的解释,同时对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某些重点的耐药菌进行长期的监测和分析,将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以及疗效的监测和考核提供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