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有效性的研究郭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有效性的研究郭强

郭强

航空工业西飞陕西西安710089

摘要: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凸显出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得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分析工作。基于此,本文将全面分析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的现状,深入研究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的有效性措施,旨在保障产品的质量,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产品质量分析;信息共享;SPC技术

前言:产品质量分析工作就是使用科学手段,对企业产品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为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个企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产品质量分析的相关经验,但与消费者高标准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因此需要企业精益求精,不懈追求、探索系统的产品质量分析方式。

一、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现状

(一)对产品质量分析工作认识不全面

目前,虽然各个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分析工作,但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尚不全面,仅仅认为质量分析工作是查找质量问题,不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功能、交易等环节。这种不全面认识,会影响质量分析工作的效率,无法发挥该项工作自身的价值。另外,在质量分析的工作中,由于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或着质量监管部门的审核,还存在为制定质量分析报告而开展质量分析工作的现象。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工作态度,都会严重影响质量分析的效果,甚至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质量分析工作的细度与深度不符

由于企业、工作人员对于产品质量分析工作认识不全面,不了解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以及质量检测等环节,甚至无法掌握、使用先进的质量分析方式,加之质量分析技术相对复杂、企业管理不完善等因素,使得产品质量分析工作停留在表现。完成简单的质量分析且得到结果以后,将各项基本数据简单的汇总、罗列,以此完成“程序化”的质量分析工作。但是在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总结质量的共性、剖析深层次的质量原因等工作的深度不够,影响产品质量分析的准确性。例如:在装配产品时可以使用SPC技术,以此来采集、统计产品的质量参数与工艺流程,同时依据控制图的原理来识别生产过程的问题,但由于工作人员尚未掌握控制图的原理,就会导致质量分析工作不到位[1]。

(三)未发挥产品质量分析会议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质量分析大会,同时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参与其中。虽然会议的规模较大,但并没有将质量分析作为会议的重点,在会议开始前,企业也未结合部门的特点提出对相应的工作要求。另外,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人员的素质、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应付企业领导者的“点评”,各部门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使得质量分析报告缺乏客观性与深入性,影响企业领导者的判断。由于各部门的质量分析报告缺乏深度与细度,使得会议记录存在片面性,无法发挥质量分析会议自身的作用,不利于企业落实发展战略。

(四)产品质量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部分企业在建立网络平台时,忽略质量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系统性以及共享性,使得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产品信息不能在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无法从跟本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各部门在传递产品信息时,依然使用表单等纸质形式的文件,或者企业未派遣专门负责信息共享平台的工作人员,严重影响质量信息数据库的全面性、可追溯性以及可利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有效性的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分析工作机制

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的内容、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参与质量分析工作的人数较多,工作的形式相对灵活,但是产品质量分析工作依据传统的经验、知识以及规范,工作人员的经验固化;(2)产品质量分析工作能够有效的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可靠性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3)分析、提炼与总结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的经验,针对性的改进落后的分析方式,形成系统的规范以及标准。

企业要想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分析管理制度,就需要明确质量分析工作的权责、主体,扩大宣传产品质量分析工作价值的范围,从而增强工作人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与重视。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者需要分析、掌握产品的实际情况,探索、改进产品的生产方式,同时完善考评机制,深化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的流程。另外,转变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的具体导向,将质量分析的结果纳入企业质量与能力分析的范围,从而将“符合要求型”的产品质量分析工作转换为“控制型”的质量分析工作。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运行奠定基础[2]。

(二)细化、深化产品质量分析工作

企业在开展产品质量分析工作时,需要细化、深化分析工作的要求,组织质量分析会议,如综合分析会、问题归零会、问题分析会、工作讨论会、质量分析会等。在产品质量分析的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深入分析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试验以及产品交易等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一旦发现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治理与规避。分析产品质量内容与要素时,尽可能覆盖薄弱环节、生产过程、质量问题、产品质量等方面,以及企业质量分析体系的实际情况。如果分析产品质量时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操作方式、运行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查找问题的共性与规律。通过上述方式,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恰当的改进措施。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共享机制

网络平台是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信息的媒介,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分散的信息转化成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同时,企业派遣专门负责信息平台的工作人员,甚至可以构建专门维护、管理该平台的部门,从而搭建产品质量分析和信息系统之间的桥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依据产品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设计管理质量信息平台、控制生产质量平台、多部门工作协同平台与决策支撑平台,主要作用就是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

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需要制定采集信息的方法、内容与标准,主要包括质量分析方式、表格形式、传输途径、采集信息方式、采集范围、采集类型以及采集的职责等。工作人员需要逐渐完善质量信息的数据库,定期更新、修改产品的信息,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实现产品质量信息的共享,促进企业尝长期、稳定的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网络平台需要实时添加、扩展质量信息的标准与范围,如超差产品、返修与返工产品、废品等,分析、统计产品的生产所需的时间、人力、设备、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完善质量信息共享机制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考虑企业的外部信息,如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对生产提出的建议与意见等。

(四)掌握质量分析的方式与工具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分析工作的效率,企业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技能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科学的质量分析、管理的方式与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法、流程图、网络图、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图、极差控制图(平均数或中位数)以及不和率控制图风工具与方法。在质量分析的工作中,选择科学、恰当的方式开展数据分析、生产监控等工作,形成系统、有效的工作流程,为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提供保障[3]。

结语:综上所述,产品质量分析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方式。以此为基础,实施本文中的改进措施,能够优化质量分析工作方式,提高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实现质量信息共享。所以,可以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分析工作有效性的路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姜晶.基于体验质量的消费者生成内容及有效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4.

[2]刘书庆,董丽娜.质量改进有效性对产品实现过程影响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06:12-21.

[3]李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