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谈小学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韦菁娟

德保县古寿中心校广西百色533700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或资源。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一、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力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培养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回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一个人之为人的基本条件。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二、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养育之恩

我们的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的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些课文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爱,也点燃孩子们内心的爱火。

(二)自然之恩

我们的大自然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着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能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小憩。大自然的恩赐让孩子们懂得应该怎样去保护环境,怎样去爱护一切的生命。

(三)祖国之恩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辽阔的疆域,还有悠久灿烂的文化。教材中的一些古代诗歌以及诸如《长城》、《赵州桥》、《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狱中联欢》、《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爱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能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是祖国的优秀儿女。这些优秀的英雄唤起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之心,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的鲜血换来的,更加珍惜今天的时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如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一是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二是要在教学中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三是重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和谐共处。

三、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

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因此,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二)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在活动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首先要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为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使他们逐渐明白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哲理。孩子们在感触万分之余,感动之心溢于言表。

其次,感恩教育要让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通过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活动,晓之以理抓外律,动之以情重内修,使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唤醒了一颗颗感恩的心。同时也使感恩教育一步一步从“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中得到不断深化和巩固,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一次“感恩”主题的班会上,我邀请科任教师以及家长一起共同参与活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得到洗礼,让我们也感到心灵震撼。

(三)布置感恩作业,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采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即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同时与家长配合,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比如教会孩子与父母道晚安、给父母夹菜、为父母捶背、倒上一杯茶等。陶行知老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再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引导、教育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那么我们就收获了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了育人的目的,同时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