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干预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病案研究

/ 2

音乐治疗干预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病案研究

郭旭升顾建辉宋蒙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730000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在院治疗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音乐治疗,通过观察法、比较法等途径对该名儿童的语言问题进行分析,运用音乐治疗对其进行综合干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改善。

【关键词】音乐治疗孤独症语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孤独症(AutisticDisorder)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ChildDevelopmentDisorders,Pervasive)中最为多见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该病多见于男童,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原因尚不明确。1943年由LeoKanner首次对11例自闭症症进行报道。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以来,自闭症被作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典型代表备受世界关注,重视。在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第十版(1992年)及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第四版(1994年)中,将孤独症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中[1]。近年来,随着对孤独症康复训练的研究不断深入,音乐治疗也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是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在院治疗的一名儿童进行六个月的康复治疗及观察、追踪,运用音乐治疗(MusicTherapy)为主的综合干预,有效的提升了该名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一、病例资料

成成,3岁9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2013-08-16入院,患儿第1胎第1产,孕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00g,无缺氧窒息,第6天发现黄疸,持续2-3天自行消退。2岁3个月因不会说话先后到兰州各大医院就诊,诊断为“语言迟缓”,未进行治疗。2岁6个月就诊于上海复旦儿童医院,行头颅MRI、听力、脑电图均无异常,诊断为“言语发育障碍”,未进行治疗。3岁9个月就诊于我院,患儿现有语言,但多为重复和被动语言,不理人,目光交流少,到处乱跑,可以唱数1-10,但不知数字概念,不认识亲人;生活自理方面,自己会吃饭,会穿脱衣服,洗脸需辅助,喜欢玩手机与电脑。结合1.《克氏行为量表》测评得分:18分(注:评分为14分以上者应接受进一步诊断);2.《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测评得分69分(注:该量表筛查界限分为53分,诊断分为67分以上)诊断为“孤独症”,并以“孤独症”收住入院。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测评等多种方法获得患儿的语言能力及兴趣爱好[2]等,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接受法和再创造法。

(1)接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儿进行被动的聆听音乐来达到治疗目的。因为孤独症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专注力,以运用接收法主要是用音乐的刺激来进行听觉体验。(2)创造法则是通过患儿主动要求参与演奏演唱患儿熟悉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改变现有的音乐作品来达到干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给患儿创造一个制造声响的途径。乐器上发出的声响可以发展儿童的触觉,患儿演奏乐器的力度就可以引发患儿的攻击能力,进而达到释放患儿焦虑情绪的目的。通过再创造法,可以开启、引导、激发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他会在心中对这种声响做出回应,这就是开启语言的开始,也是音乐干预治疗孤独症儿童发展期语言能力的初见成效,依据成成现在的语言能力结合以上两种方法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别音乐治疗。

(二)研究过程

个别音乐治疗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建立成成和音乐治疗师之间的稳定关系,第二阶段是通过儿歌再创造式音乐治疗促进成成主动性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一阶段:以乐器吸引成成,逐步建立与音乐治疗师的稳定关系[3]当他进入音乐治疗室后,吸引他的不是治疗师,而是乐器。他通过触摸、闻、敲击等方式了解乐器,最终选择了他较满意的铝板琴。在此过程中,治疗师不采取干预措施,而是通过弹奏儿童歌曲引起成成的注意。在逐渐的重复和探索中,成成慢慢意识到治疗师的存在。成成开始接触弹奏的乐器,并跟随乐曲做出偶尔做出动作,治疗师借此契机开始哼唱,将成成、乐器、治疗师、哼唱同时融入在治疗空间中,如此进行三个月余的融合,成成已将治疗师看成是治疗室中安全的一部分,时而在乐器旁聆听,时而在治疗师与乐器中穿梭、哼唱。成成与他最喜欢的铝板琴,治疗师建立了初步的稳定关系,也预示着音乐治疗将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再创造式音乐治疗阶段[3]

(1)歌曲《见面问好歌》,当成成进入治疗室时,治疗师开始弹奏其熟悉的《见面问好歌》,将其中称呼部分改为成成。由开始的一开始,没有回应在数次重复弹唱训练后逐步开始回应,虽然有时没有目光交流,回应的声音也比较小。(2)歌曲《虫儿飞》这首儿歌旋律优美动听,并适合用铝板琴伴奏。治疗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唱歌(合唱、接口唱等方式)二是指导成成运用三角铁加入伴奏,三是治疗师与成成共同完成合奏合唱。此项训练的治疗目标主要是促进成成与治疗师建立进一步的稳固关系,培养成成的接唱意识和主动性唱歌(说话)的能力,同时提升其与他人的协作能力。(3)歌曲《身体律动歌》这首儿歌的治疗训练目标是通过歌唱和音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成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具体治疗分为二个步骤:一是通过接口唱和合唱方式练习唱歌,二是利用歌曲中“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的动作。治疗师逐步鼓励成成来拍自己的肩膀,拉自己的手,由此渐渐过渡到可以互相边唱边拉手,一起做动作。(4)歌曲《再见歌》这首歌旨在通过音乐互动的方式提高成成的社会交往能力,分为两个步骤完成,一是治疗师边弹奏边哼唱“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让成成合唱,然后接口唱。二是分清角色关系,当治疗师哼唱“小朋友再见”之后,成成可以回应“老师,再见!”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音乐治疗(MusicTherapy)是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达到促进自我意识、建立相互交流关系、投射内心想法、表达情绪等目标的治疗方法[4]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困难,用音乐代替语言用作描述感受和表达情绪,让他们在活动中或者通过游戏的方式表达出他们的感受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办法[5]音乐治疗可让孤独症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干预,运用音乐聆听、音乐游戏等方法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语言、社交能力、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6-7],通过六个月的一对一个别化音乐治疗,成成的语言运用能力明显改善,尤其是主动性语言增多,社会适应能力也随之提高。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

(1)主动性语言增多:成成在训练伊始,有语言,但多为重复和被动语言,不理人,目光交流少,在治疗期间,很少注意到治疗师的存在,在后期,成成可以配合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简单回合式问答,进门说“老师,您好”离开时说“老师,再见”,有主动的提问。

(2)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据家长反馈,经过训练,成成在家庭中主动问话、简单回答的能力明显提高,以前交谈时不与人有眼神交流、回避,现有短暂的目光对视,不回避。常常主动要求外出游戏,参加集体活动。

孤独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语言障碍是最主要的表现之一,语言训练更是康复中的重点[8],本案中成成经过6个月的一对一的音乐治疗后,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到明显的提高,为之后的康复训练和干预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洛娜.温(LornaWing)/著孙敦科/译.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

[2]刘振寰,张丽红,尹鲜桃等.音乐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康复的干预研究[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3]张馨.张文璐.特殊儿童游戏化音乐活动6O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NorbertFilz.PassaufdenKleinenauf!ADHSimmusik-therapeutischenKontext[M].Vandenhoeck&Ruprecht,2007:370-378

[5]GadberryAL,Asurveyoftheuseofsidedaugmentativeandalternativecomunicationduringmusictherapysessionswithpersonswithautismspectrudisorders[J],journalofMusicTherapy,2011,48(1):74-89

[6]LimHA.Effectof“developmentalspeechandlanguagetrainingthroughmusic”onspeechproductionin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J].JournalofMusicTherapy,2010.47(1);2-26

[7]Lutzhochreutener.Sandra.Spiel-Musik-Therapie.MethodendderMusiktherapiemitKindernundJugendlichen[M].Hogrefe,Gottingen,2009;102-105

[8]刘乐,杜亚松.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1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383-384

本研究受:

1、甘肃省循证医学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康复医学研究专项资助(GSEBM-KF-2016)

2、甘肃省循证康复研究中心-“百千万”工程康复人才科研专项资金(GSXZKF-2016-01)

3.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疗法并综合教育康复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研究》GZK-20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