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热原理治疗关节、肌肉疼痛的技术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磁振热原理治疗关节、肌肉疼痛的技术与应用

严劲马靖武

严劲马靖武(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治疗仪已经逐步更新换代,对于退行性膝关节病等疾病的治疗也有了相应的治疗仪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一些融合多种治疗因子与一体的治疗仪,其中磁振热治疗仪就是代表。磁振热治疗仪是集磁场、温热与微振动按摩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仪,它借助于脉冲式磁场、温热及微振动三种物理因子对疾病进行治疗。

一原理与运用

磁振热治疗仪是以微机处理为基础,采用磁场、振动、热量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治疗仪器。导子线圈通电后,一方面产生交变磁场,因磁场的不断变化,产生特有的非机械振动;另一方面线圈中铁芯因涡流而产生热,这样就产生了治疗仪治疗所需的三种物理治疗因子。

1磁疗

研究表明生物电、生物磁是人体内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正常人体内生物电、磁在各部位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但人致病后,这种平衡即会被打破而出现异常。因此,当人体内生物电、生物磁出现异常时,如外加以适当强度的磁场,作用于人体适当部位,根据“电磁感应”及磁与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也会使人体内处于异常状态的生物电、生物磁,产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就会使人体细胞内一些违反常规的电磁运动趋于正常,有利于肌肉组织的功能恢复。

2振动治疗

特有的振动能起到局部轻微按摩的作用,可以解除因工作紧张或体位不正引起的疲劳和肌肉酸痛。对人体施加振动,使骨骼受力增加,相当于替代肌肉对骨骼施加外力,增加骨应力,而振动方向与人体日常活动方向相同,可以有效的改善骨的生长情况,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振幅、频率、时间是振动治疗的重要因素。

3热疗

温热场作用可以引起局部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浅小动脉、浅毛细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从而改善了细胞营养环境,加强了细胞的新陈代谢。

将这三种物理治疗因子共同作用于皮肤表面,可以改善循环,加速血液流动,提高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产物排除,从而起到消肿、消炎、止痛的作用;同时振动伴有舒适按摩感,可以缓解肌肉酸痛,消除疲劳。

二磁振热治疗的主要技术

微机处理下,将磁疗、振动、热疗三种治疗方式相结合,并由同一治疗终端同时发出,实现三功同步治疗。采用单片微机,配合一些外围电路和接口电路,实现对治疗仪的控制、处理、计算、存储和显示等功能;采用MOS、VMOS、微型三极管,新型集成电路等新型元器件,可以提高性能,降低功耗;用ABS材料整体制造,可以大大提高治疗仪器的安全性能;采用轻触式开关,以增加使用寿命;整体设计采用冗余技术,使仪器操作简单,提高可靠性。

主要结构:由主机和治疗导子组成,触摸屏显示,双路或四路输出。

主要性能设计:振动强度,治疗模式,热疗功能三项技术参数分别独立可调,互不关联,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磁场强度≤38mT;振动强度(频率)分为40,46,50Hz三档;治疗模式分为四种:连续以及2.5S、3.0S和4.0S三种工作周期;热疗功能分为两档,即常温模式和加热模式(35℃~70℃,步距1℃);定时范围1min~99min,步距1min。

安全性:1)采用双实时测温系统,以增强对温度控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2)对输出电路增加开路及短路检测,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3)将治疗导子固定在特制的绝缘盒内,不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可加强患者的安全性。

三使用情况

使用时,将导子置于膝关节、肩关节周围,在磁场作用下,血管血流速度加快,血流循环改善,细胞代谢增强,纠正了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加强了致痛物质的运出,另一方面局部组织细胞内物质发生运动、摩擦,组织界面上温度升高,增强了生物膜的弥散过程,增强了离子的通透性,促使渗出物质的吸收和消散,从而起到镇痛、消炎消肿的作用,从根本上消除疼痛。

磁振热治疗技术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颈肩腰腿痛的辅助治疗。适应症包括,软组织挫伤、肌肉劳损、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关节痛、肩周炎、各类关节炎症以及缓解术后伤口愈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