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治疗

乔祖丽

乔祖丽

(黑龙江省尚志市中医医院1506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对症治疗。结果26例患儿中显效17例,占65.4%;良好5例,占19.2%;一般3例,占11.5%;较差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于感染后发病,结合病灶和给予有效治疗。

【关键词】小儿急性肾炎疗效诊断

【中图分类号】R6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154-02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同,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少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它可分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后者病原体有病毒、支原体、原虫、寄生虫及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伤寒杆菌等。本节主要介绍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预后良好,少数病程迁延,个别转为慢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急性肾炎患儿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13岁,平均7岁。本组病例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13例,皮肤感染者10例,其他3例患者无明确诱因。

1.2治疗

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处理为主,注意防治水钠潴留,预防严重并发症,促进病变肾脏组织学与功能的修复。

1.2.1一般治疗

1.2.1.1休息多休息,避免受寒、受湿等不利因素。急性期需卧床2~3周,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可下床轻微活动;尿常规明显好转、血沉正常后可适当活动,但应密切随访,一般病后3个月内应避免过度劳累;12h尿沉渣细胞计数正常后方可恢复正常体力活动[1]。

1.2.1.2饮食发病初期,应严格控制饮食。对有水肿、高血压者,应限盐(食盐2.O~3.Og/d),甚至无盐饮食,每日入液量不宜超过1000mL。蛋白质以1g/(kg·d)为宜,有利于肾脏修复。但有氮质血症者应限蛋白质,可给优质蛋白0.5g/(kg·d)。待尿量增加、氮质血症消除即应恢复正常饮食。

1.2.2治疗感染灶有感染病灶者,根据病灶细菌培养结果,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考虑病灶隐蔽而未发现时,也主张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14天,以消除残存抗原,防止病情反复或迁延[2]。对病情反复发作,而且扁桃体病灶明显者,可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时机以肾炎病情稳定,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尿蛋白检查可为弱阳性,尿沉渣红细胞<10/HP,扁桃体无急性炎症为宜。术前、术后应用青霉素2周。

1.2.3对症治疗

1.2.3.1利尿控制水钠摄入后仍有水肿者,应予利尿剂,常用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25mg,3次/天,口服),袢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mg,每日1~3次)。不宜应用汞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及保钾利尿剂。

1.2.3.2降压一般情况下利尿就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若利尿剂应用后血压仍无下降可加用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等。也可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但需注意血钾及血肌酐有无升高,血肌酐大于264μmol/L的非透析治疗患者应谨慎。

1.2.3.3其他中医药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风水”,多由于感受风寒、风热及湿邪所致[3]。病变发展期有外感表证及水肿、尿少、血尿等症状,此期中医治疗往往采用具有祛风利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的方剂,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

1.2.4血液透析疗法急性肾炎发展为急性肾衰竭时,应积极抢救,及时予以血液透析治疗,稳定病情后待其自然恢复,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或出院,患者出院后安排随访,没有治愈的继续治疗,半年内均全部治愈。

3讨论

本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有关,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后,导致肾炎的主要是β溶血性链球菌A组1、4、12、29型等四型,其中A组12型与肾炎关系最为密切,但急性肾炎病情的轻重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主要是由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近年的研究显示,链球菌入侵人体后,其胞浆成分(如内链素)或分泌蛋白(如外毒素B及其酶原前体)可成为主要致病抗原,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的特异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而致病。此外,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对本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形成的这些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产生一系列炎性反应,导致肾小球发生病变,甚至影响肾功能。

急性肾炎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偶见于老年人,男性比女性多发。发病前常有感染病史,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2~4周)短。突然起病,以血尿、蛋白尿和水肿多见,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呈亚临床型,无明显临床症状,尿常规及血清C3稍有异常;重症者可出现尿闭,甚至急性肾衰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起病过程与急性肾炎相似,但早期常出现少尿、无尿及肾功能急剧恶化的特征。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猛,易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与预后和急性肾炎都不同。如出现肾衰竭且诊断困难者应及时作肾活检进行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及过敏性紫癜肾炎等可有与急性肾炎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和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一般都伴有多系统受累的典型临床表现,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

增强机体防御能力,预防链球菌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化脓性皮肤病,冬春季节防感冒,对反复发生的咽炎扁桃体炎应积极治疗。本病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于1~4周内经治疗后好转;6%~18%病例遗留尿异常和(或)高血压而转为慢性;老年患者有持续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者预后可能较差;肾组织增生病变重,伴有较多新月体形成者预后差。

参考文献

[1]梅国建.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9.

[2]王茂贵,王宝西.现代儿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29.

[3]易著文.小儿肾脏病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