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血型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红细胞血型检测

马栋杜习翔赵洁

马栋杜习翔赵洁(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30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155-02

【摘要】目前红细胞血型至少已发现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血型抗原。ABO血型是最早发现的一个血型系统,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个系统。本节重点介绍ABO和Rh两个血型系统。

【关键词】红细胞类型检验

(一)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的分类人类红细胞表面有两种抗原,分别为A抗原和B抗原,A型红细胞表面含A抗原;B型红细胞表面含B抗原,AB型红细胞表面含有A和B两种抗原,O型红细胞既不含有A抗原也不含有B抗原。在人的血清中,存在着两种天然抗体,一种叫抗A抗体,一种叫抗B抗体,在A型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在B型人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在AB型人的血清中既不含有抗A抗体也不含有抗B抗体,O型人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两种抗体可分别与相应的A或B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2.ABO抗原与血型物质ABO系统的血型抗原有A、B、H三种,它们属于多糖类抗原,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表面,与脂质、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抗原成分由多糖和多肽组成。多肽部分决定血型的抗原性,多糖部分决定血型的特异性,H抗原是A、B抗原基础物质。ABO各型红细胞上都有H抗原,O型最多,其顺序分别为O>A2>A2B>B>AlB。ABH抗原在胎儿37天时便能检出,以后反应的敏感性不断增强,至出生时红细胞ABH抗原的敏感性已是成人的20%,至20岁时达高峰,抗原性终生不变,所以,初生儿不易鉴定血型。

3.ABO血型抗体ABO血型系统抗体若按产生的原因又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

(1)天然抗体:没有可以觉察的抗原刺激,在体内自然存在的抗体称为天然抗体,如人体血清中的抗A、抗B抗体,就属于天然抗体。

天然抗体大多数都是IgM,分子量100万,分子的长度为95nm,由于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不耐热,70℃加热l小时便破坏,能在等渗盐水中与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因此,又叫凝集素或盐水抗体或完全抗体。天然抗体数多数属于冷性抗体,如抗A、抗B在0℃的效价可以是37℃的3倍,但是为了避免特异性冷性抗体的干扰,ABO血型鉴定还是应在室温进行。天然存在的抗A、抗B抗体能被A、B血型的血清中和。

(2)免疫性抗体:通过输注异型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叫做免疫性抗体,如异型间输血、血型不同的妊娠、注射流感疫苗或破伤风抗血清(两者都含类A抗原物质)、肺炎球菌感染(膜中含类A抗原)、注射母体血(麻疹治疗)等,都可引起免疫抗体的产生,造成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血清病等不良结果,有时患者能被本身的红细胞刺激产生自体免疫性抗体,造成溶血性贫血。

4.ABO血型的鉴定ABO血型的鉴定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标准A、B、O型血清鉴定红细胞上的抗原,为正向定型;另一种是用标准A、B、O型红细胞鉴定血清中的抗体,为反向定型。鉴定血型时最好二者兼做,以防差错。

(1)用标准A、B、O型血清鉴定血型:按需要数量取玻片或瓷板l张,做好编号,划好3个等格。然后在等格中分别加A(抗B)、B(抗A)、O(抗A、B)型标准血清各一滴。再将受检者的10%红细胞悬液各加1滴。用玻棒混匀,不时转动,观察凝集情况,一般情况下,2~5分钟便可判定报告结果。

(2)用标准A、B、O型红细胞鉴定血型:先将A、B、O型10%红细胞悬液各1滴分别加在玻片或瓷板的3个等格中,再将受检者血清各1滴分别加在A、B、O型10%标准红细胞悬液中,用玻棒混匀,不时转动,观察凝集情况,一般情况下,2~5分钟内亦可判定结果。

5.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1)输血:血型鉴定是实施输血治疗的首要步骤,应在受血者与输血者血型相同、交叉配血完全相合条件下才能输血。

(2)器官移植:受者与供者必须ABO血型相符才能移植。血型不符极易引起排斥反应导致失败。

(3)新生儿溶血: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依靠血清学检查来诊断。

(4)其他:ABO血型检查还可用于亲缘鉴定、法医学鉴定以及某些疾病相关的调查。

(二)Rh血型系统

Rh血型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

1.Rh血型系统抗原

(1)Rh抗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多种Rh抗原,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只有5种,其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E、C、C、E,5种抗原中D的抗原性最强,对临床更为重要。临床上习惯上将含D抗原的红细胞称Rh阳性;不含D抗原的红细胞称Rh阴性。据调查我国汉族人中Rh阴性率<1%。

(2)DU(弱D):D抗原的变异体,为一组弱D抗原,但仍是Rh阳性细胞,所以将DU血输给Rh阴性受血者时,仍有引起产生抗D的可能性,因此应对DU型供血者做Rh阳性处理,而DU型受血者做Rh阴性处理则较为安全。如果将DU血输给有抗D者,也可以产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3)D-为缺失型:本型十分少见,其红细胞上缺少其他抗原,只有D抗原,正因如此,显示比较强的D抗原活性,甚至与IgG类抗D在盐水中亦能发生凝集。

2.Rh血型系统抗体Rh抗体大多数是通过Rh血型不合输血或妊娠而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当遇到相应的抗原时可致免疫性溶血或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系统有5种抗血清,即抗C、抗C、抗D、抗E、抗e,可以检出18种不同的型别。但由于临床实验室很难得到这5种抗血清,况且在Rh抗原中,抗原性最强,出现频率最高,临床上影响最大的是D抗原,所以临床上一般只做原的鉴定,受检者红细胞能与抗D血清凝集者为Rh阳性,不凝集者为阴性。

3.Rh血型的鉴定方法及评价Rh血型系统主要有5种抗原,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只用抗D血清检查有无D抗原。Rh抗体属IgG抗体,不能在盐水介质中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因此须采用其他技术,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酶介质法:木瓜酶(或菠萝酶)可以破坏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唾液酸,减少细胞间的排斥力,使得红细胞相互靠拢;同时酶还可以部分地改变红细胞的表面结构,使某些隐蔽抗原得以暴露,这样在相应的不完全抗体作用下,就可促进Rh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2)抗球蛋白试验:是最早检出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法可检查受检者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体致敏;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可用于鉴定Rh血型及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本法虽较灵敏,但操作复杂,不利于急诊检查和血库的大批量工作。

(3)凝聚胺试验:凝聚胺溶解后可减少细胞间排斥力,使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集。正常红细胞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为可逆性的,如果是抗体致敏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则是特异性的不可逆凝集。本法提高了Rh血型系统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使其检出更为灵敏。

(4)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剂,是采用二硫苏糖醇等物质作为免疫球蛋白化学变性剂,处理来自人源的IgG类抗D血清,使小分子IgG抗体“转变”成大分子的“IgM”抗体的作用,可用于Rh血型系统D血型的快速检测。本法简单、省时、试验结果准确可靠及试剂保存时间长,现已广泛采用。

(5)低离子强度溶液试验:在低离子强度盐水中,抗原抗体能加速反应,提高抗D抗体与D阳性红细胞结合率,增加红细胞的凝集强度,提高其灵敏度。

4.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1)输血前的检查:为保证输血安全,输血前应做Rh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以避免由于Rh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2)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由于IgG类的Rh抗体易通过胎盘,从而破坏胎儿相应抗原红细胞,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

(3)协助治疗:当实验证实有少量Rh阳性红细胞进入Rh阴性受血者的血循环时,可用大剂量Rh免疫球蛋白来防止Rh阳性红细胞的免疫作用。

参考文献

[1]范道旺,孙芸,苗天红,刘素芳,闫芳.101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结果分析[J].北京医学,2005,27(10):620-622.

[2]李志强.现代血液病输血疗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8-50.

[3]吴远军,刘彦慧,朱学海,陈宝婵,李重江,吴勇.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17.

[4]刘达庄,主编.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