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肺结核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浅谈肺结核的治疗

王学志

王学志(大庆总医院集团让北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21-02

【摘要】目的讨论肺结核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预防控制疾病传染。结论确诊的结核病病人应及时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合理的化疗,此是治愈病人、消除传染源、控制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肺结核治疗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国流行,全球近20亿人口受结核菌的感染,有2000万人患结核病,每年新发病人达800万~1000万人。每年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成为传染病的头号杀手。

1.结核病分类

1.1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1.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1.3继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

1.4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1.5其他肺外结核

其他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

2.治疗原则

确诊的结核病病人应及时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合理的化疗,此是治愈病人、消除传染源、控制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在医务人员监视下的短程化疗(D0TS)是化疗成功的关键。应用化疗的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2.1早期

早期发现和治疗结核病,有利于药物渗透、分布和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

2.2联合

利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提高杀菌、灭菌能力,防止产生耐药性。

2.3适量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参照抗结核药物的剂量,给予适当的药量。

2.4规律

按照化疗方案,规律用药,可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

不规律用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必须教育病人按时、规律用药。

2.5全程

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许多症状可于2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细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的效果。所以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

3.治疗方法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全部灭菌、痊愈。传统的休息和营养疗法都只起辅助作用。

3.1化疗方法

3.1.1“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以往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酸钠12-18个月治疗结核病,习惯称为“常规疗法”。但由于疗程太长,病家常不能坚持全程而影响疗效。自发明利福平以来,化疗效果有很大改进。现在联用异烟肼、利福平等2个以上杀菌剂,具有较强杀菌(对A菌群)和灭菌(对B、C菌群)效果,可将疗程缩短至6-9个月(短程化疗),而疗效(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复发率均与“常规化疗”同样满意。

3.1.2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实验证明,结核菌与药物接触数小时后,延缓数天生长。因此,临床上有规律地每周3次用药(间歇用药),能达到每天用药同样的效果。使用每周3次用药的间歇疗法时,也要联合用药,每次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剂量可以适当加大;但有些药物(如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等)由于副反应大,则不宜加大每次投药剂量

4.对症治疗

4.1毒性症状结核病的毒性症状在有效抗结核治疗1-2周内多可消退,不需特殊处理。对于干酪性肺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有高热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以及胸膜炎伴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应以卧床休息及使用抗结核药物为主。有时毒性症状过于严重,或胸腔积液不能很快吸收,可在使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每日15-20mg,分3-4次口服),以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促使渗液吸收,减少纤维组织形成和胸膜粘连的发生。

4.2血病人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往往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必要时可用小量镇静剂、止咳剂。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咯血时慎用强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和呼吸中枢,使血块不能咳出而发生窒息。要除外其他咯血原因如二类瓣狭窄、凝血机制障碍、肺梗塞、感染、异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5.手术治疗

近年来外科手术在肺结核治疗上已较少应用。对于大于3cm的结核球与肺癌鉴别困难时、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未能使痰菌阴转者、或单侧的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已丧失功能并有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者,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

参考文献

[1]守正.肺结核大咯血治验二则[J].福建中医药,1958年06期.

[2]杨达夫.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和疗养[J].江西中医药,195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