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我的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苏咏梅

苏咏梅

(郑州市曲剧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6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我是一名青年曲剧演员,从事艺术工作也几十年了,我从稚嫩到成熟,从狭隘到宽阔,从小舞台到大剧场,我主演过许多戏,曾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许多不同的行当,不同人物性格的角色形象。有《卷席筒》张氏、《卷席筒》三集中的桑妞、《杨八姐游春》杨八姐、《徐九经升官记》李倩娘、《绣花女传奇》柳明月、《秦香莲后传》皇姑、《双玉蝉》吕碧云、《桃李梅》袁玉梅、《失子惊疯》胡氏、《白莲花》的韩本等等。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戏剧艺术博大精深,艺术追求永无止境。今谈也是我个人一些见解,一点感受,同时也和大家一起探讨艺术的创作过程。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概括说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的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字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是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

理解人物,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内心真髓。理解人物首先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性格基调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要从剧本情节和人物的行为,语言中挖掘。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求。”

根据我演戏的经验,当我接到一个新的剧本,首先要反复钻研剧本,分析每个情节,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的性格,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如“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妃”,我不急于如何表演刘妃,而是试图在各方面去摸索我的人物……,首先是找到“刘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其它性格色彩?怎样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和行为逻辑,她给人总的印象是什么?“刘妃”我定为她的性格基调是——一条美丽的蛇,内心里是心毒手狠,贪婪无比,野心大,霸权,心计极深,外表则八面玲珑,惯于逢迎,谈笑风生,模样又极标致,真可谓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水,暗是一把刀。”为了登上皇后之位而不择手段,认准了人物的性格基调,表演起来就顺其自然了。

演员通过研究剧本理解人物,但仅止于此还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生活,演员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性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卓别林说过“我并没有什么使观众发笑的秘决,我只是了解到人情的某些真理,并把这些真理应用到我的职业上来,我们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种对人的认识,不论是商人、店主、编辑或者演员”。

提起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观众都知道她主演了一百多个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不少不同类型的少女,少妇形象,她那优美细腻,婉约明丽的唱腔,如滴滴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她的精巧灵动,舒展大方的表演,似斑澜画卷,映照着观众的眼帘,其美、媚、魅、脆,另人神往,让人陶醉,我有幸拜于这位名家的门下,成为一名王派弟子,恩师在教戏时,总是告诫我学习前人不可死学,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在继承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要创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我理解恩师的良苦用心,先继承后发展,没有发展的继承是停滞不前的艺术保守,而不是发扬光大,作为王派艺术的传承人,我们有责任让王派艺术发扬光大,让王派艺术追随时代潮流日益丰满多彩。在继承了并学演了王派代表剧《风雪配》,我饰演了闺门旦高秋芳,青衣嫂子田氏这两个人物,我觉得王老师塑造的舞台形象“高秋芳”,已经达到无法逾越的高度,无论是唱腔或表演动作,都达到艺术的极致。如果一味模仿,那只是个空壳,必须要走进人物贴进生活,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表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感人的人物。“高秋芳”——是一个富家小姐,深受爹娘呵护,哥嫂关爱,无忧无虑,对婚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闺门旦,其唱腔风格则是以活泼、欢快、明亮、娇媚而动人。有一句唱词“亲娘啊!这个名子咋起的这样相当”表达了高秋芳新婚之夜前夕的幸福之感,甜蜜情绪以及活泼的性格,足表现得生动细腻而又淋漓尽致了。但在内心戏表演上尤其是高秋芳与自己相中的如意郎君拜堂成亲,自己主动拉他入洞房一场戏很是难演,不仅要表现出她的喜悦、幸福、羞涩、妩媚;还要表现她主动要拉郎君入罗帷的忐忑心情,有不安、慌乱、恐惧、还有埋怨等复杂心情。田氏——是高秋芳的嫂子,在行当中是青衣,但在剧中“装箱”一折则不是规规矩矩,稳稳重重,慢声细语的人物性格.我塑造的她有些泼辣,快言快语.戏耍逗闹.重要的是与高秋芳做针线活最为精彩,从和线、捻线、穿针、拿底,载歌载舞,表演上要让观众感到有实物感,真实感,虽说手中无线,但让观众感到有针有线,连绵不断,飞针走线,娴熟自然,这些我们都要认真观察生活,感触生活.深入生活,才能做到眼中有物,情由心生。所以说演员的表演,一举一动,音容笑貌是具体的,他要把一个人整个端在舞台上,因此应当尽可能地接触到与剧中人物相近的活生生的人,亲自感受他们的思想火花,情感的波澜,脉博的跳动。

对人物的理解是深是浅,是对是错,还取决于演员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角色没有变,但演员会变,思想认识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点上,你提高了,发展了,对角色就会有新的认识,那么掌握的扮演同一角色的技术和分寸也必然会随之有新的发展与新的变化,这里我谈下我在《卖苗郎》中饰演“柳迎春”这一人物,《卖苗郎》此剧在全国各大剧种都在演绎,不同的剧种,不同演员,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我认为此剧以“情”字感人,柳迎春——是个饱受生活磨历,经受了大旱大涝、穷困潦倒,沿街讨饭,为养父卖了自己亲生儿子,忍辱负重,求生不成欲死不能,饱经苍桑,意志坚强.命运凄惨.大悲大喜的人物形象。在深刻地了解人物生活环境和人物内心的压抑感情后,在体现上从唱腔、声音、语言、形体去表演还不够,还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只有富于感情的演员才能抓住观众。当演到最后一场“团聚”,柳迎春、爷爷周云太与长大成人中了状元的苗郎相见时的情景,有一句话白是“公爹你不必害怕,你看,他就是你自卖自身的苗郎孙孙……”每次念到这里,几位演员都会潸然泪下,就这一句台词里面包含了很多情感——有多少苦,有多少辛酸,有多年的艰辛,有爱的期盼,可谓五味俱全,百感交集和观众产生了共鸣,达到了凄美的真实感动。“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演员即是剧中人,又是剧外人,剧中和剧外,真假一个人,只要你理解了感动了,才能表现出来,自然而然也就会感动观众,回味无穷,引人入胜。

我们塑造艺术人物形象无论是悲剧人物形象,还是喜剧人物形象,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要有一个“度”,也就是分寸掌握的问题,稍微过度,稍微不足,或者有一点讨好媚俗,讨巧省力的心态出现,就会沿着不健康的方面滑下去,下的“功夫”就会是假的,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会离开人物的性格要求,离开人物的情感规定而失去分寸,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就会显得矫揉造作不自然,就会失去艺术真实,就没有艺术感染力了,大诗人李白有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前一句说的是“清新”是美,后一句说的就是“自然”。一个艺术形象,即美又自然,才是真正的艺术形象,才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只有这样的艺术形象,才有生命力,才能长久地活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中,只有这样的艺术形象,才是有价值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