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叶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透室200032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探讨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83例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液净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并探讨对应的管理措施。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做好透析患者安全隐患评估及不良事件的分析和安全管理措施,保证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安全的目的。结论:针对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通过各项核心制度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提高沟通技巧,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疗效,缓解护患矛盾。也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血液净化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急性药物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所用的治疗措施,进行血液净化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并提高生活质量[1]。血液净化中心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有效场所[2]。同时,由于大部分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透析患者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设备依赖性强等特点[3],因此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不强有关[4]。加强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管理,是提升整个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本血液净化中常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加强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关对策、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研究2017年4月—2018年3月以来该院收治的83例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41例,年龄为(33.3±6.7)岁,平均年龄为(41.8±5.2)岁。发生违反操作规程、渗血、透析时间预约错误、交接班、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感染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法律意识不强、护理文件书写错误等不良事件8例。

2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2.1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2.1.1交接班制度执行不到位:医嘱漏执行,如透析后特殊药物未交班、透析前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交班而不能及时送检。

2.1.2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发错药、药物剂量执行错误、未确认患者姓名及出生年月而用错、血标本留错患者。

2.1.3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治疗车上物品混用、不能及时洗手;针头与医疗垃圾混放,造成针刺伤;

2.2护理人员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在接受短时间的培训后立即上岗,缺乏临床经验,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透析操作不熟练,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引发医患纠纷[5]。

2.3患者因素:透析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医疗费用较高等因素,导致患者情绪不佳,经常出现抑郁、焦躁等情况,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同时,因为患者自身情绪不佳,导致对医务人员及治疗行为产生怀疑,进而出现了一些护理隐患。

2.4环境因素:血液净化中心需要为患者创设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医疗环境,卫生不佳、环境嘈杂等均会对护理安全产生影响。

2.5护理模式因素: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致使护理工作开展不顺,未能及时解决护理隐患,造成护理工作质量下降。

3.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3.1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护理人员展开思想道德与安全意识教育,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3.2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关心、体谅、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患者有效、及时的心理疏导,尽可能得到患者的信任,以此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6]。

3.3强化环境管理。为患者创设良好的医疗环境,保证血液净化室空气清新、卫生清洁,并且对室内空间予以合理划分。加强对物品摆放的管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源,定期进行细菌学检测与消毒处理。

3.4完善护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落实岗位责任制,展开定期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全面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7]。

随着时代的变迁,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及护患纠纷逐年增加。因此护理过程中规范各项操作,减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血液净化技术专业性较强,操作复杂,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预防,从提高护理人员法律安全意识、业务水平到改善护患关系几方面进行了预防,积极创造患者满意的就诊环境,提高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规避客观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降低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的科学性,对于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动作用,且采取恰当的方式,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血液净化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护理体制不健全、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问题以及护患沟通障碍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甚者危及生命。针对血液净化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即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降低安全风险,增强临床护理效果,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云芬.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5):206-207.

[2]王艳丽.血液净化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6):154-156.

[3]高福英,陈宝云,孙蕾.血液净化中心常见不良事件分析与安全管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2(10):102-103.

[4]李小惠、牛耿.国内外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1):65-66

[5]杨灵芝.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其处理对策.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101-102.

[6]张瑞新.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273-274.

[7]雷红云.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5(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