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影响

吴秀锐

(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别使用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1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进行治疗的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情况。结果术后1~2d内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但术后3d以后研究组患者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地控制患者术后颅内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颅内压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328-02

前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致残率、死亡率极高。颅内压特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当患者出现脑出血时颅内压将增高,从而影响中枢系统神经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1-2]。目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肿量、出血部位等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多为开颅手术、微创钻孔引流术等,每种手术各有优点及局限性,对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研究采用微创锥颅穿刺引流尿激酶溶解术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有18例血肿量为30~50ml,16例血肿量为51~70ml,7例血肿量为70ml以上,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为42~78(56.31±2.85)岁;而研究组患者有17例血肿量为30~50ml,20例血肿量为51~70ml,4例血肿量为70ml以上,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为41~75(57.31±3.54)岁,将两组患者的血肿量情况、性别比例及年龄等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根据患者脑部血肿大小进行骨瓣开颅,在直视下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对于血肿已破入脑室患者可先予以脑室外引流后再进行开颅清除术;在患者残腔内或硬膜下放置引流管,使用常规闭颅方法进行处理,术后1~3d内根据患者引流情况再拔除引流管。而研究组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根据CT检查对患者血肿位置进行定位,予以患者局部浸润麻醉或联合静脉全麻,以血肿体积中心作为穿刺目标点,在选择穿刺层面的过程中需要将头面部大血管的走行处最大限度的避开,在与血肿距离最近的头皮处和血肿长径最大层面处进行必要的标记;进针位置选用14号硅胶且有针芯引流管穿向目标点,当针进到一定的深度后逐渐抽出针芯,使用5~10ml空针对血肿进行缓慢抽吸,抽吸约血肿量的三分一,将引流管在头皮上进行稳定的固定,24h后通过CT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认无再次脑出血现象,再予以引流管注入尿激酶2~3万IU后闭管3h左右再开放引流管;此后根据患者复查结果再予以注入尿激酶1~2次/d,最后根据患者血肿量清除情况从而确定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内颅内压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计算,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卡方值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术后1~2d颅内压高于对照组,但术后3~7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颅内压比较(,mmHg)

3.讨论

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诸多,本文予以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是传统手术方法之一,该手术在直视下对血肿进行清除,并根据手术情况对骨瓣进行去留,可有效地降低颅内血压,但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4]。因对患者需开颅治疗,患者颅内压出现大幅度下降,使得交感神经张力突然降低,从而使得全身血管阻力也随之降低,易导致患者出现脑部供血供氧不足,继而加重对脑部组织的二次损害。而采用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患者创伤小,可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等大部分患者,此外,该手术在局部或基础麻醉下进行,还可适用于不能接受全麻醉或手术耐受性较差患者,手术操作性较强[5]。另一方面,通过微创清除血肿后还予以药物支持,可有效地解除脑组织受压情况,从而降低颅内压,可减少脑组织再次损伤;此外,微创手术创面小,可降低患者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在术后3~7d颅内压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锥颅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可降低术后患者颅内压,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波,温权,甘元华,等.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9):59-62.

[2]何守刚,蓝勇,陈征新,等.穿刺引流微创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b12):163-165.

[3]唐韬.尿激酶辅助微创穿刺血肿抽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4):434-435.

[4]张自豪,张文亮,刘叶,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TCD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6):837-840.

[5]张波,温权,刘健,等.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3):1826-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