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建设工程中土建设计与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变电站建设工程中土建设计与施工

刘洵张刚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230601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变电站多样化的土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文章分析了变电站土建设计中与施工的要点,探讨了变电站土建设计的优化策略,为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设计;优化策略

前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持。为应对电力需求的逐年增长,近年来加大了对电网优化创新的资金投入,这对变电站的土建设计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具体的要求。目前变电站土建工程在设计和规划中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减排,也在保证变电站工程整体效益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1变电站土建设计阶段性的要点分析

1.1选址阶段的要点

在选择变电站土建地址时,首先要确定变电站负荷中心的具体位置,这是后续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关键,也是对变电站建设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的关键。对变电站所需要具备和体现的使用功能进行全面考虑,与此同时,针对电网负荷和结构的相关影响进行具体的设计,详细对比设计方案和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减少耕地的占用面积,以提高变电站综合效益作为考虑的标准,将土建地址选择在城市周边的荒废区域或是比较经济实用的土地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在选择变电站的建筑地点和位置时,要掌握道路交通情况和地形情况,不仅满足变电站建设在离居民住宅较远的地区,同时,也确保交通状况能满足变电站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使用。在确定变电站建设场地时,还需要从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选择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使用面积较大的土地。尽可能在满足变电站建设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耕地利用率。此外,变电站的地址选择和确定还必须符合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要求,要避免与城市的线路和布局规划出现冲突,并符合城市发展和绿色环保要求,加强环境监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沟通,在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之后方可开工。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址的这个过程中,要针对变电站建设和后期开发升级等问题把选址设计人员和变电线路安装人员安排在一起进行讨论和探索,以增加选址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为确定变电站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做好前期工作。

1.2可行性分析研究阶段

可行性分析研究是由专业分析人员对变电站土建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并详细阐述变电站立项现场的相关情况。要对出对变电站的站址稳定性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及研究,分析站址是否有隐藏的其他设施,是否存有潜在的问题,如滑坡,地质不良等,并查看站址周围是否有溶洞和地基情况是不是良好,对可能会影响变电站的建设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还需要考虑该变电站是否符合我国变电站建设标准。从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的实际困难和发展现状出发,优化变电站土建设计可靠性,加强设计方案标准化、运行管理的稳定性和维护管理的及时性的优化。影响变电站可行性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经济作物的补偿成本、林业建设的补偿成本、搬迁等工作的补偿成本等,这些都需要统筹规划和详细探索,以确保设计方案的优化。

1.3初步设计的基本要点

初步设计主要包括了总平面布局的设置及优化、竖向布局的设置及优化、满足建筑设计全方面的要求以及完善站区相关设计等。在进行总平面布局的布置与优化时需要根据变电站建设的实际需求将变电站建设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并保证各个功能区都能具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检修要求和消防安全要求,并确保区域内的道路在宽度、转弯半径等方面上能够满足大型运输车辆的交通需求。要运用模块式的设计方法保证建筑物布局范围内各种设备的消防安全距离,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竖向空间的布局需要全面考虑洪水和内涝的问题,综合平衡土方,精确计算和设计限高,尽可能不使用土方以保证建设区域内地形的原始形态,加强对边坡的细化处理,通过搭建护坡土墙的方法解决边坡的高度差问题,合理设计与优化排水沟、截水沟的位置和走向,保证边坡不会因为雨水和地下水的反复冲击而出现坍塌。

1.4施工图纸的设计要点

施工图设计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考虑建筑物结构、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等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完成了接口电路的整体布局,解决之间的矛盾之间的潜在冲突部分,并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保证变电站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建筑平面设计严谨、科学,不出现重大安全施工问题。

2变电站进行土建设计的优化对策

2.1选址优化

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关系到变电站土建设能否顺利的开展,所以要比较不同的选址方案,不断探索和优化方案,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分析选址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最终确定最优质和综合效益最多的选址方案,并准备几个备选方案。

2.2构建方案的优化策略

变电站建设的构建方案应从总体布局出发,不断细化设计方案,并根据变电站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首先,优化变电站的空间布局,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确保各功能区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为了优化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案,可以采用预压法、灌注桩的管柱等施工方法提高地基稳定性。在地基状况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采用传统建筑地基处理方法,从而降低地基处理成本。

2.3消防与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优化

变电站区域内的生活用水与消防补水相对较少,在优化供水和消防方案时,需要首先考虑市政供给的可能性。通常而言,变电站的给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独立系统保证生活与消防给水的稳定性,还要采用分流排放的排水系统,保证给排水系统的最优组合。在设计消防安全方案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实地考察建筑物相互之间的距离以及各种设备之间的距离,比对相关数据标准,考察安全距离是否满足消防的基本要求,如果发现不合规范或不符标准的设计,就需要设置相应的防火门窗提高变电站的消防安全性能。

2.4户外构、支架的优化设计

变电站在确定户外构、支架结构以及布置形式时需要依据电气的主要接线方式合理进行选配。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纵向的尺寸并节约用地面积,可以使用联合的构架,通过两个间隔设置一跨,在构架的纵向中部设置有效的单端支撑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比较各种构架材料的效益,选择与变电站运行和使用周期最为相符的钢材料,从而在保证变电站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

2.5降噪设计的优化

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可能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土建设计中优化变电站降噪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安装绿色隔声带或专用隔声板,将变电站与周围区域隔开,在噪声缓冲效果明显的区域进行变电站建设。此外,还要优化变电站的通风系统设计,对产生噪音较多的主变室进行自然通风的设计,改善基础框架并在进出风口设置消声器设备,减少噪音和提高整个室内的通风和隔音效果。

2.6电缆沟和暖通系统的设计优化

电缆沟应尽可能就地敷设,采用电缆沟埋设等施工方法,消除或尽量减少埋在地下的电缆沟数量。在暖通空调系统优化中,可采用节能变频空调或节能排风机设备,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的土建设计要针对变电站的实际使用需求和电力事业发展要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而确保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不断提高变电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志宏.基于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8,(33).

[2]周广有.试析变电站土建设计中有关防火的问题[J].智能城市,2018,(5).

[3]高晓建,张光明.对变电站土建基础处理技术应用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