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法介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案例法介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丘碧群

(广东省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肇庆526060)

【摘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各种思潮日益涌动。加上互联网、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各种信息充斥在青少年当中。学习焦虑、人际交往、早恋、网瘾、心理扭曲等各种心理问题不断涌现。切实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紧迫。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的途径很多,其中案例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据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案例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特点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案例法;青少年;心理;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330-02

1.案例法

案例分析法,也被称为个案研究法。1880年由哈佛大学提出,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培养管理精英人才。随着案例分析法被广泛运用,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被广泛挖掘,从而出现了诸多的应用案例,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当中。通过运用案例法能够充分表达教育的主要意图,突出主要矛盾和着力点,所以成为诸多教育实践中的常用方法。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法能够迅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对主要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法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

1.1明显的指向性

能被当作案例放在课堂上讲的事件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具有典型性。例如在青少年早恋问题中可以举出一些相似案例,分析青少年性心理的特点,找到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指向性明显也成为了案例法实施过程中选择案例的一大标准。

1.2较强的指导性

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案例是由于该案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而这个案例的解决办法是很恰当的,从中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得到很大的启示。例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普遍涉及的考试焦虑问题,班主任或者是家长如何成功的帮助学生消除考试焦虑,使他们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考试,发挥出正常水平,案例中的措施就具有很大的典型性和借鉴性,可以给学生较强的指导作用。

1.3深刻的启发性

深刻的启发性指的是教师提出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思考空间,能够让人深思。这种类型的案例具有很强的震撼感,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案例背后的原因及后果,并对照自己的情况考虑自我调整的方法。可见案例的作用是巨大的。

1.4较好的互动性

一个好的案例必定会让人有想表达的空间,有很大的讨论余地。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老师会选择将案例法与小组合作法相结合,让每一位学员充分讨论案例,得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新的价值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案例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根据上文对案例法的基本概念和案例法的基本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案例法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但要使案例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认真选好案例

选好案例是第一步。选择案例的标准实际上在上文的介绍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表述。好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上四个特点,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较强的指导性、深刻的启发性、较好的互动性。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四个特点的案例才可以称之为好案例。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作用,让青少年受到震撼,让教师有充分的教学空间,能切实看到学生的转变,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及时分析讨论

精心组织分析讨论是确保案例教学取得实效的必经阶段。分析讨论是教师分析案例,发挥案例的教学意义的重要部分。在这个环节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提出与学生心理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并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并且能够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过程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选择,比如情境演示法、小组合作法、情感表达法等,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形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2.3注重课堂迁移

在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充分发表意见,并让小组汇报。在这个环节中,案例法是帮助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案例法仅仅是一种方法,并不是为了使用这种方法而使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讲解案例,而抛开了教学目标,显然这是不对的。因此在使用案例法时要特别注意课堂迁移,要将教学内容或者是要表达的教育意义迁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4注意案例规范

在使用案例法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会忽略一点就是案例中当事人的隐私问题。教师是不能随意使用未经他人允许的案例,更不能够随意泄露案例中有关人物的个人信息,这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有可能涉及到自身安全的问题。一旦因为教师不注意或因学生随意传播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以致产生法律后果,这其中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一项重要的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案例法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和典型的教学个案,能够为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通过分析案例法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论述了实施案例法的四个主要关注点,希望能够为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海珍.案例分析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2(06).

[2]庞彬.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27).

[3]李生滨.“6D”模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5(02).

[4]李荣娓,甘景梨,高存友.青少年130例心理问题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18).

[5]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