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低场MRI机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低场低场MRI机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表现

胡彩霞

胡彩霞(莱西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莱西266600)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246-02

【摘要】目的探讨低场MRI机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低场核磁发现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6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起源于幕下者4例,鞍内及鞍上者2例,所有病例5例为囊实性,1例为实性,T1WI上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稍低信号,T2WI上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呈不均高信号,病灶境界清晰,瘤周少有水肿带,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较明显,囊壁强化或不强化。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囊实性强化低场核磁机磁共振成像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PA)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肿瘤。本文对2005-2010年经本院低场核磁发现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基层医院低场MRI的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05-2010年经本院MRI发现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年龄8-45岁,平均19岁,4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临床表现主要是高颅压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4例;共济失调2例,复试及视力减退1例等。

1.2设备与方法:GEsignal0.5T低场MR扫描机。应用头部标准8通道线圈。常规MRI平扫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横轴位、冠状位,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T2WI横轴位T1WI横轴位、矢状位。层厚8mm,层间距2mm,FOV240mm×240mm,矩阵。增强扫描用马根维显(GD_DTPA)15ml经肘静脉2分钟注入后行T1WI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

2结果

(附表一)6例患者位于小脑者4例,其中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1例,位于鞍上者2例;病灶大小不一,最大者约为5.3cm×4.7cm×4.4cm,最小约为1.2cm×2.0cm×1.8cm;病变呈圆形、类圆形4例,不规则形2例;5例病灶周围无水肿带,1例周围有小范围长T1长T2水肿信号;其中5例病灶呈囊实性(3例表现为囊性变伴附壁结节),1例为实性,MRI平扫囊性部分T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上为等、低信号,T2WI上显示为高信号,有1例病灶内见短T1长T2信号,考虑为出血;1例见短T1短T2信号,考虑为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均质或不均质明显强化,囊性部分3例囊壁强化,其中2例多囊可见囊分隔强化,1例见部分囊壁无强化;5例病灶有占位效应,小脑蚓部病灶明显压迫四脑室,1例表现中脑导水管及幕上脑室系统扩张,小脑半球1例小脑幕受压上抬明显;鞍上病例发生于下丘脑,邻近脑质受压。

表一

3讨论

3.1PA是边界清晰的星形细胞瘤,是1937年Penfield根据肿瘤细胞两端胞突起为细长的毛发样胶质纤维而命名的,曾被称为囊性小脑星形细胞瘤、青少年纤维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视神经胶质瘤、下丘脑胶质瘤等。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文献报道占星形细胞瘤的4%-6%,男女发病无差别,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占小儿颅内肿瘤的1/3,本组病例中,最大患者45岁,其余病例8-30岁,平均19岁。

3.2病理特点:PA在WHO(2000)中被列为I级,属于良性肿瘤,预后良好[1]。文献报道:典型的PA分为两型,成年型PA和幼年型PA[2]。典型的PA肿瘤细胞呈单向或者双向排列,细胞细长,一端呈发丝状,可见血管增生反应,致密的肿瘤细胞与松散的结缔组织相互交替,绝大多数PA含有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小体,Rosenthal纤维是该肿瘤的一个特点,但并非诊断所必须的依据[3]。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分级中有重要作用。

3.3磁共振表现:边界清晰的星形细胞瘤大部分是PA,PA多为囊实性,周围水肿少见,大部分有占位效应。

3.3.1MR平扫上,囊性部分T1WI上显示为等或低信号T2WI上显示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T1为等信号的基础是囊液内含有较多的蛋白。

3.3.2增强扫描后,肿瘤含有较多的血管,实性部分呈明显增强,壁结节和囊壁与实质型PA一样由含活性的肿瘤细胞构成,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部分囊壁未强化,原因可能是周围反应性胶质增生或者正常脑质受压形成的假囊壁,而非肿瘤本身的囊壁;或者是低场核磁常规扫描厚度较厚(层厚8mm,间隔2mm),细节分辨率略低,致使受压脑质与肿瘤囊壁分界显示不清,而出现肿瘤囊壁无强化的假象。一般而言,脑肿瘤的强化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4],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血管发育越不成熟,血脑屏障破坏越重,肿瘤强化程度越高。而PA的明显强化机制,不是肿瘤为恶性和血脑屏障破坏,而与肿瘤血管的自身特点有关,TakeuchiH等[5]报道在注入GD-DTPA后,在PA的血管细胞内发现对比剂胞饮小泡,证明PA的增强是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引起的。

PA的MR表现可以简单总结如下:人群:青少年;部位:多位于小脑;肿瘤性质:边缘清晰,多呈囊实性,少数为实质性,囊内壁可伴有或不伴有瘤壁结节;瘤周水肿:多数无,少数有小范围水肿带。增强: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可有部分囊壁不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

PA生长缓慢,手术全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6],85-100%可达5年生存率,典型PA20年生存期可达70%-80%F,手术切除的是否彻底是决定是否需要放疗和术后复发率的决定性因素。而MRI是反映肿瘤范围的重要方法。

3.4鉴别诊断:发生与小脑的PA要与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四脑室室管膜瘤相鉴别。

3.4.1髓母细胞瘤:儿童小脑蚓部多见,多为实性,常合并囊变,肿瘤细胞致密,T1呈等、稍长信号。呈中等不均匀增强,易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

3.4.2血管母细胞瘤:好发成人小脑半球,多为类圆形囊性肿块,内见壁结节;增强后瘤壁结节强化显著,形成所谓“壁灯”征,瘤旁常可见到流空的血管。常伴发von-Hippel-Lindau综合症。

3.4.3第四脑室室管膜瘤,1-5岁儿童多见,60%位于幕下,90%位于四脑室,多呈不规则形,等、长T1长T2信号为主,轻-中度增强,边缘不光整,增强幅度多没有PA明显,可有沿着四脑室侧空钻孔样生长的特点。40%位于幕上,位于脑外者比脑室内更多见。

3.4.4鞍区颅咽管瘤:有两个高发的年龄段:8-12岁和40-60岁,肿瘤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囊实性,多由壁结节和囊性部分组成,囊壁较光滑。信号多变,多有蛋壳样钙化。

参考文献

[1]刘金光,陈昆,闵登梅,等.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显微外科杂志,2006,3:234-235.

[2]朱庆庆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诊断现状.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3):348.

[3]许守利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2):175-178.

[4]李春和,姚振威,冯晓源.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4:219-222.

[5]TakeuchiH,KubotaT,SatoK,etal.Ultrastructureofcapillaryendotheliuminpilocyticastrocytomas.BrainTumorPathol,2004,21(I):23.

[6]CajjarA,SanfordRA,HeidemanR,etal.Low-gradeastrocytoma:AdecadeofexperienceatSt.JudeChildren’sResearchHospital.JClinOncol,1997,15: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