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赵远亮智建伟

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71

摘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文地质危害属于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本文首先从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入手,接着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实现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存在问题;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想要实现工程目标,就必须要全面落实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中,需要借助各类有效方式,合理测定水文地质参数,为工程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精准性、完整性的数据支持。

1水文地质问题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

1.1对固有建筑的危害

地下水会对地面的岩土工程造成直接性危害,由于人为、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对原有的建筑造成影响。原有建筑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使得建筑基础结构内的力学发生变化,通过开采地下水,会出现地表坍塌现象,严重威胁着固有建筑的安全性。在建筑出现裂缝、建筑倒塌的情况下,使得岩土工程出现扭曲情况,威胁着人们的居住安全。

1.2对桩基工程的危害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想要实现建筑强度、承载力的提升,一般会使用桩基加固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桩基设置区域内的地下水储存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在地下水文相关参数、状况的数据上,及时调整与完善施工策略,有选择性的开展地基处理。在桩基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桩身、土层受地下水位的影响,导致桩基沉降问题出现,严重影响着桩基的承载力。

1.3对基坑工程的危害

大部分工程建设中,均会开展基坑施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难以在开阔区域内进行基坑开挖作业,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普遍应用的是垂直开挖方式,为降低对周边建筑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开挖作业中需要及时将开挖区域内的地下水抽取。若是在施工前未能落实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抽取地下水,将会导致基层土层下降,严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

2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不管是对建筑工程而言,还是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均是其中的关键点。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缺陷,主要如下:

2.1地下水的危害

(1)在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动压力相对较弱,并不会对建筑工程造成显著的危害。但就工程建设阶段而言,受到内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会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与影响下,对岩土工程造成较大的危害。

(2)地下水位下降,会出现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地下枯竭,加速水质的恶化。这些因素均会对岩土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严重威胁着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地下水位上升,会出现土壤盐渍化,岩土体会出现滑移、崩塌等地质灾害,同时还会造成一些特殊的岩土层结构软化。一旦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土层内的易溶物流失,降低土层的整体承载力、压缩量,为后期的土层处理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2.2岩土水理危害

岩土水理主要包括:软化性、胀缩性、透水性、给水性等,岩土水理会影响岩土的结构、外观等,进而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就各个岩土水理,均存在着与之对应的测定方式。

(1)软化性,在岩土进水后,岩土整体的力学强度会降低,软化系数可有效表示。软化系数能够判断岩土石浸水饱和状态、风干状态之间的抗强度对比,可使用软化系数表示。

(2)胀缩性,岩土在吸水后,自身的体积会增加,在失水之后,岩土的体积会减少。胀缩性主要是岩土表面的颗粒,在水膜作用下吸水、失水,使得各类性能存在。

(3)透水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岩土层会允许水通过自身。此阶段,岩土的渗透性强度直接决定了岩土层空隙,同时也与岩土的连贯性、岩土的空隙性有很大的影响。

(4)给水性,在重力的影响下,饱水岩土会从孔隙、裂隙自由流出部分水,给水度参数表示。

2.3评价内容问题

就工程建设中区域内,未能综合考虑人为因素,难以将工程建设期间的各类影响因素测算出来,进而无法精准掌握地下水位情况,严重威胁着施工建设的开展。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分析各类因素的影响,综合评价典型问题,从各个层面入手,提出切实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措施。在地下水位评价中,需要从水位、腐蚀性两方面入手,依据地下水位的分布、活动情况,深入分析。明确地下水位的破坏情况,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中,为确保水文资料的全面性,一旦存在缺陷,必须要深入分析导致缺陷的原因,及时更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精准、全面分析水文地质参数,为后期的建设施工奠定基础。同时,政府水文地质部门需要合理设置观测点、科学配置勘察装置,强化各类数据、资料的分析,开展连续观测,及时掌握建筑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状况。

2.4水位参数测定

地下水文测定,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会遇到地下含水层,因此需要落实地下水测定工作。在全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结束后,采取静止测定方式,降低人为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在测定过程中,可借助泥浆钻进施工方式,在测定前将侧水管审图到含水层20cm的左右。

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通过应用几何方式,可测定地下水的流向。采取钻孔测量方式,也可测定地下水的流向,明确工程建设区域内,地下水的总体流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钻孔过程中偶然性。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建筑工程并未落实地下水流向、流速测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本身服务的是复杂的地质系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直接优化了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使得人们逐渐认知到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落实,才可实现工程施工现场水文地质勘查水平,有效利用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消除各类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以此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稳定开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国雄.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珠江水运,2018,10(10):82-83.

[2]曹小林.试析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09):140-141+144.

[3]何焕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0(13):278-279.

[4]罗雅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0(02):186-187.

[5]尹飞.试析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6,07(09):121-122.

[6]梁龙,蔡国成,王劲松,魏玲.污染场地勘察钻探取样设备及工艺应用探讨[J].工程勘察,2018,11(07):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