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土建施工中的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田永刚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不断创新发展,只有全面改进技术,提升素质,强化安全施工管理,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质量,不断推动我国高层建筑事业前进与发展。

关键词:土建施工;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土建施工高层建筑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混凝土技术的相关要求,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为提高项目整体质量水平,贯彻并落实动态化全过程质量监督体系。从混凝土技术应用效果和质量出发,强化技术有效性和项目完整性,也为施工技术价值最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1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概述

1.1混凝土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相比较低层建筑而言高度较高、层数较多、而且基础较深,所以混凝土的用量相对较大,因此对其技术控制和质量要求也较高,通常情况下使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其基础型式主要为箱型、筏型和桩基础等。其建筑的地下室底板和基础所用的混凝土均为大体积的混凝土。因为高层建筑对墙体和柱体的强度等级要求较高,所以同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使用混凝土技术除了常规的混凝土施工特点外,还包括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泵送混凝土技术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等。

1.2在高层建筑中合理应用混凝土技术的必要性

目前,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速度相对较快,混凝土技术应用频率较高,但是就目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情况来看,对施工要点的把握仍然不够理想,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且对用户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必须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混凝土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高层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同时综合提升住户的满意度。而若想做好混凝土技术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正确采用多种工程技术管理方法,包括精细化管理方法和全过程管理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来严格把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过程,确保技术的运用得当。这也是降低施工中的错误行为,减少安全隐患,提升施工方等相关部门的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之一。

2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2.1依照规定比例正确配置混凝土

(1)掌控原材料质量。如果想要合理配置混凝土的质量,应当在配置混凝土前掌握好原材料的质量。施工方应当了解到原材料质量的价值,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当严格依照相应标准选择原材料,还需注重商家的信誉,对长时间接触混凝土施工工程的施工方而言,最好与销售原材料质量好、信誉佳的商家进行长期合作,从本质上掌控混凝土的质量;(2)严格依照设计标准配置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是否正确影响到施工后是否产生裂缝、蜂窝孔、麻面等状况,从而对土建施工的外观与质量具有影响,在配置中应符合设计与施工标准的比例,掌控好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令混凝土搅拌具备保水性以及流动性,并且还需具备粘聚性。假如混凝土欠缺和易性,则较易形成离析或振捣不实等状况,从而令土建施工的质量具有不足之处。可以在混凝土内融入高效减水剂,以此令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并且令其具备流动性,有利于混凝土浇筑振实。

2.2温控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当中,温度不同则会显著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能以及抗震性能。因此,则需严格掌控混凝土在施工当中的温度值。若想更为精准地控制温度,可以透过有效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例的方式。比如,减少混凝土当中的水泥含量,或加大混凝土内的粉煤灰以及矿粉的比率,从而令混凝土在固化时降温,以此保障混凝土的实际耐久性以及抗渗透性。并且,可以有效运用混凝土结构中的自然散热的特征,选定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施工,则需严格掌控混凝土的散热量,透过保温方式,预防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的状况。在拆除模板时,也需严格按照顺序执行,谨防由于温差变化较大而导致混凝土开裂。

2.3浇筑技术

(1)基础筏板浇筑技术。因为基础筏板的厚度较厚,因此,对于混凝土浇筑而言,需要极为注重混凝土散热,谨防因为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而发生表层开裂现象。并且,也需保障结构具备相应的承载性能。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当选择适当的水灰比,而且保障浇筑的混凝土存在持续性;(2)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若想较好地保障墙体具备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谨防墙体出现烂根现象,需要在混凝土施工前,在模板底端预先浇筑一层与墙体材质相同的砂浆。并且,在浇筑墙体时,需要尽量保障分层浇筑的高度处在40cm上下。不同混凝土层浇筑时,需要尽量预留一部分散热时间。可是需控制不同混凝土层的浇筑间隔在2h内;(3)顶板浇筑技术。混凝土顶板结构在浇筑时,混凝土的虚铺厚度需超过板面的厚度。并且,运用平板类振动器,依照不同垂直角度,对板面执行往返振捣。如果是混凝土板面的厚度过大,则需要运用插入式的振动器,对板面采取振捣处理。在表面结构完成浇筑后,需要依照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及时给予处理。

2.4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

只有及时、正确地养护混凝土,才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的12h内,需要运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并进行浇水。在混凝土拆除模板以后,需对混凝土的结构不断浇水养护最少一周。浇水养护时,需要按照混凝土的干湿状况,随时调整浇水的时间及次数,保障混凝土结构表层的湿润。当前时期,使用较为普遍的混凝土养护方式包含了浸水法、浇水法、塑料薄膜覆盖法等。而如果处在冬季施工周期中,则需要透过加入防冻剂并融合蓄热法,通过养护混凝土,预防混凝土出现冻害现象,对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造成影响。

2.5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当依照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标准,挑选适宜的材料种类。比如,如果在混凝土强度级别高时,超过C50,则应当挑选强度级别在52.5MPa的水泥,从而能够降低水泥的用量,以免因为胶凝材料较多而令混凝土干缩量较大,谨防混凝土发生裂缝现象;(2)混凝土工程模板安装时,应当保障不同模板相互间的接触严谨性,谨防在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漏浆现象。搭建模板支架时,应当搭建在牢固的工作面上,不可发生支架倾斜或塌陷现象,从而保障模板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保障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产生模板位移状况,谨防因为混凝土浇筑中产生位移而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3)在浇筑当中,需严格掌控好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保障混凝土的坍落度符合设计和标准所需,坚决不可以在施工当中发生随意添水的情况,从而令混凝土的干缩现象获得良好的掌控,以免发生裂缝问题;(4)拆除混凝土模板时,需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值增长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拆除,不可为了压缩工期而提早拆除。在拆除以后,需要依照标准和设计所需及时养护混凝土,谨防混凝土发生裂缝现象。

结束语

目前,国内的房屋建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高层建筑工程与日俱增,其现场施工技术备受关注,作为基础技术之一的混凝土技术则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较高,所以能否合理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乎其质量性和安全性,同时与高层建筑建设完成之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曹晨飞,张丽敏.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21.

[2]张翠翠.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91.[2017-08-24].

[3]赵宏峰.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74-75.

[4]王哲.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1:16-17.